航母壓境、B-2堵門,在美國的軍事威脅下,伊朗最高領袖哈梅內伊還是屈服了。
據央視新聞報道,日前,哈梅內伊的高級顧問沙姆哈尼突然表態,聲稱只要美國解除所有的經濟制裁,那么伊朗愿意立刻同美簽署協議,承諾銷毀所有的高濃縮鈾,永不制造核武器。
這是迄今為止,伊朗做出的最大讓步,甚至可以說,在這么多年的伊核交鋒中,伊朗第一次對美“投降”了,只是用看似交換的方式,給自己保留了最后一點“體面”。
畢竟,美國不斷對伊朗施加經濟制裁,就是為了在伊核問題上對其施壓,只要問題能夠得以解決,美國也就沒理由維持相關制裁了。所以,哈梅內伊設下的前提,其實根本就算不上一個“談判條件”。
伊朗最高領袖哈梅內伊
外界恐怕也沒想到,一直被視為“反美斗士”的伊朗,居然會在反抗多年之后,突然選擇“體面投降”,難道是哈梅內伊膽氣不再,特朗普“談不攏就打”的威脅,真的把伊朗給嚇到了?
客觀而言,美國的軍事威脅,可能是一部分的原因,但真正促使伊朗放棄爭斗的,恐怕還是內部的變革。
別看伊朗之前好像對美很強硬,駁了對方不少面子,但實際上,在美國的持續制裁下,伊朗的發展嚴重受挫,國內經濟持續低迷。
在這種情況下,改革派的佩澤希齊揚能夠當上伊朗總統,而不是被哈梅內伊控制的議會提前踢出去,說明哈梅內伊的想法動搖了,而對方在競選中一騎絕塵的支持率,也愈發證明了伊朗民眾對經濟發展的期望。
伊朗總統佩澤希齊揚
果然,佩澤希齊揚一上臺,就直言要重啟與美歐的關系,積極促進美伊談判,來幫助伊朗擺脫制裁。
為此,他甚至不惜把內部的矛盾,直接展現在公眾眼前,保持著對哈梅內伊的尊重,但拒絕接受對方的反美路線。
尤其幾天前,中美成功在關稅爭端上達成一致,再次展現出大國的相處之道,一心一意謀發展,將矛盾置于雙邊關系的適當位置,才是國家強盛的根本,伊朗如果一味追求對美強硬,到頭來還是擺脫不了困境。
而從結果來看,伊朗兩大領導人之間的內斗,顯然是以佩澤希齊揚的勝利告終。只不過,特朗普可沒說過,只要伊朗放棄造核,美國就會放過該國。
特朗普迫使伊朗“投降”?
就在伊朗同意棄核的當天,美國以“參與幫助伊朗采購彈道導彈材料”為由,對6名伊朗人員和12個實體發起制裁。
顯然,伊朗著了特朗普的道,既然哈梅內伊想解除經濟制裁,那么美國就在軍事層面,繼續遏制伊朗的發展,幫以色列穩固周邊形勢。
佩澤希齊揚可能覺得,矛盾的根源在于核威脅,只要伊朗不發展核武器,就不會成為美伊眼中的威脅,但實際上,只要伊朗沒有被美國收入麾下,依舊跟以色列敵對,那么該國的存在本身就是個威脅。
所以,正如中方之前強調的那樣,綏靖換不來和平,妥協得不到尊重,面對美國這個霸權國家,你退一步,他就會進一步,這輪中美博弈里,中方從未在核心問題上讓步,但伊朗的氣勢一弱,特朗普也就有底了。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