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時間5月22日晚,當皇馬傳奇中場莫德里奇通過社交媒體宣布今夏離隊時,有多少人的青春也同步結束了?而令西甲球迷在情感上更加難以接受的是,無論是皇馬還是巴薩,兩支來自西甲的頂級豪門多年一直被"功勛魔咒"所困擾,擁躉們想看到自己球隊的功勛“安享晚年”,似乎對西甲豪門來說已經成為了奢望。
財政鐵律與競技剛需的雙重擠壓
對西甲豪門來說,留不住暮年老將的最淺顯原因,就是西甲自2013年實施的工資帽制度(薪資支出不得超過俱樂部預算 70%)。更通俗的說,即便是如今的皇馬擁有相對充足的預算,而且莫德里奇也主動降薪,但皇馬仍需優先保障姆巴佩、貝林厄姆(21 歲)、維尼修斯等新生代球星的長期合同。
而這種“生存優先”的選擇并不是個例。2021年,這種思維就曾讓皇馬的死敵、西甲另一巨頭巴薩釀成過“梅西悲劇”。當時阿根廷巨星就是因為在降薪50%后仍因工資帽無法續約,最終才含淚告別效力21年的諾坎普。此外,巴薩在2023年清洗蘇亞雷斯,在2025年工資帽被壓縮至2.7億歐元的情況下,有意通過清洗包括德容、阿勞霍等球員為新援騰挪空間等,均是工資帽高壓下的無奈之舉。
此外,與財政壓力同步的是“勝利至上”的競技邏輯。皇馬最近幾個賽季用貝林厄姆接棒莫德里奇,延續了21世紀以來的“巨星迭代”傳統——耶羅、勞爾、卡西利亞斯均在 33-35 歲狀態未衰時離隊。而巴薩也同樣如此,當年在科曼上任后僅用1分鐘電話,便通知球隊功勛蘇亞雷斯離隊,弗里克時代又計劃清洗德容、阿勞霍等為重建準備空間。
很顯然,新帥更迭常伴隨戰術體系推倒重建,功勛球員的經驗優勢在追求即戰力的決策中被迅速稀釋。這種迭代不僅是競技需求,更服務于商業價值。佛羅倫迪諾掌權下的皇馬其實一直遵循“一年一巨星”的策略,這就需要持續注入新鮮招牌。比如,C羅2018 年離隊后,資源迅速向維尼修斯傾斜,就是將球員視為可替換資產的典型體現。
商業邏輯與外部環境的雙重驅動
不止一次有西甲球迷抱怨,相比英超、意甲的球隊,西甲豪門向來都比較“不講人情”。但這恰恰暗藏了西甲俱樂部文化中的理性算計。
皇馬“一年一巨星”策略的本質,是將球員視為品牌資產,拉莫斯 2021 年因續約年限分歧被棄用,庫爾圖瓦 2025 年破例獲得兩年續約已屬特例。而巴薩將貴為隊史最佳的梅西作為談判籌碼,最終導致梅西在工資帽與會員制財政的雙重壓力下被迫出走,則暴露了“拉瑪西亞情懷”的成本邊界,即當情懷與賬本沖突時,商業理性永遠占據上風。
與此同時,外部聯賽的“金元政策”也在最近幾年加劇了功勛流失。近幾年,從皇馬出走的本澤馬、C羅等巨星就相繼赴中東淘金,相關消息也指出,莫德里奇的下一站極可能指向沙特,其薪資待遇較西甲高出3-5倍且無工資帽限制。而在梅西前往美國大聯盟后,北美聯賽也正在成為更加吸引巴薩老將的“養老聯賽”,蘇亞雷斯、布斯克茨等功勛先后腳加盟。這種“職業暮年淘金”現象,本質上是球員對俱樂部“去個人化”管理的被動反擊。數據顯示,近五年從皇馬巴薩轉投沙特、美國聯賽的30 +球員已達12人。
當莫德里奇的13座冠軍獎杯與伯納烏的掌聲定格為歷史,西甲雙雄的“功勛魔咒”仍在延續。對于皇馬巴薩而言,如何在獎杯榮譽與人文關懷間找到平衡,或許是比陣容更迭更嚴峻的挑戰。正如一位資深足球評論員所言:“陳列室里的獎杯屬于過去,但球迷心中的情感紐帶,才是俱樂部真正的永恒資產。”
揚子晚報/紫牛新聞記者 黃夕寅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