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北京向無車家庭增發11.84萬個新能源指標,政策傾斜力度空前。然而,一邊是無車家庭望眼欲穿,一邊是大量車牌被閑置——“僵尸指標”問題仍未解決。退出機制的缺失,讓這場“車牌爭奪戰”陷入公平困境。
1. 新政利好:11萬無車家庭終圓“車牌夢”
2025年5月,北京市交通委宣布,今年總計向無車家庭發放11.84萬個新能源指標,遠超年初計劃的4萬個。這一政策讓長期搖號的家庭終于看到希望,尤其是三代同堂、積分高的家庭,中簽率可達個人的126倍。
- 精準幫扶:政策向無車家庭傾斜,讓真正有需求的群體優先獲得車牌。
- 新能源主導:2025年北京小客車指標中,新能源占比已達80%,燃油車指標僅剩2萬個,中簽率低至0.2%。
但政策紅利背后,一個更尖銳的問題浮出水面——“僵尸指標”。
2. “僵尸指標”之痛:車牌被囤積,資源嚴重浪費
所謂“僵尸指標”,指的是搖中車牌卻長期不使用的情況。例如:
- “占牌車”:車主搖中指標后,將車牌掛在舊車上“占位”,多年不更新車輛。
- “閑置指標”:部分人因限行、用車成本高等原因,長期不開車,但車牌仍握在手中。
據民間估算,北京至少有十幾萬個“僵尸指標”,相當于每年新增指標的近一半。
網友吐槽:
“搖號10年不中,有人卻占著車牌不開車,這公平嗎?”
3. 為何退出機制遲遲不落地?
北京曾多次調整搖號政策,但退出機制始終缺位。相比之下:
- 上海模式:車牌有效期+拍賣制度,長期閑置車牌可被回收。
- 新加坡模式:擁車證(COE)制度,車牌10年有效期,到期需重新競拍。
北京為何不跟進?
- 政策慣性:過去以“增發”緩解矛盾,而非優化存量。
- 利益阻力:部分既得利益者(如多車牌家庭)反對強制回收。
- 管理難度:如何界定“閑置”?如何平衡公平與效率?
4. 民間建議:如何讓車牌“流動”起來?
針對“僵尸指標”,網友和專家提出多種解決方案:
? “牌照銀行”制度:允許個人出租閑置車牌,官方平臺監管。
? 強制回收機制:若車牌3年未使用,自動作廢并回歸搖號池。
? “油轉電”優先權:允許燃油車牌持有者優先轉新能源,減少閑置。
5. 車牌是公共資源,不該成為“收藏品”
北京車牌新政讓更多家庭圓夢,但退出機制的缺失仍是最大短板。未來,政策能否從“增量分配”轉向“存量優化”,將決定這場“車牌爭奪戰”能否真正公平。
你的看法?
你支持強制回收“僵尸指標”嗎?
哪種退出機制更合理?
歡迎留言討論!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