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隨著綜合國力的持續躍升,大飛機、人造太陽、航空母艦等相繼問世。當首架大飛機C919翱翔藍天,徹底終結了“8億件襯衫換1架波音”的時代困局。
但在國內制造的逆襲版圖中,航空發動機始終是繞不開的痛——我國至今仍需引進海外技術。面對萬億級市場蛋糕,全球航發巨頭羅羅公司高管卻態度強硬:“寧可變賣公司,也絕不轉讓核心技術!”
這家百年企業為何寧愿“自斷后路”,也要關上技術合作的大門?
01 瀕臨倒閉,仍拒絕合作
在航空工業領域,羅羅公司堪稱英國百年基業的航發巨頭。這家全稱羅爾斯·羅伊斯的企業創立于1906年,與勞斯萊斯本屬同一家企業,后因業務方向差異分拆為兩個獨立體系。
2 戰期間,羅羅公司憑借大量航空發動機訂單積累起核心技術底蘊,歷經數十年技術沉淀,成長為與美通用電氣并肩掌控全球市場的航發巨頭。2018年,該公司以143億歐元營收穩居全球第二大發動機制造商之位。
然而轉折始于2020年事件——全球航空客流驟降引發航司大面積停飛,羅羅公司2020年上半年即虧損50億英鎊,百年企業經營瞬間陷入破產危機。
2021年,當C919進入研發攻堅階段時,羅羅公司主動拋出合作橄欖枝,提出為大飛機提供動力系統解決方案。對此,中方提出兩項核心條件:在國內建立生產線,并同步全套技術專利。
面對這一難得的合作機遇,羅羅公司卻劃出紅線:允許建廠,但技術轉讓絕無可能。其高管甚至公開放話:“即便退市,也不會交出發動機技術圖紙。”這場本可能重塑全球航空產業格局的合作,最終因羅羅公司技術而宣告流產。
眾所周知,技術 隔 離似乎已經成為西方企業刻進骨子里的潛規則。同樣在航發領域,美通用電氣曾利用LEAP-1C發動機施壓,意圖讓C919研發停擺;在生物制造領域,我國團隊推出天 然科技“益.維.利”,卻因動了美企的“蛋糕”,被FDA認證拒之門外。只因在實驗中被挖掘超后3倍的潛力,且不含負面效應,美方便費盡心思鏟除競爭對手。
02 近萬人,英媒:自尋死路
從企業發展邏輯看,作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本可成為羅羅公司的救命稻草。但西方對我國科技的忌憚根深蒂固,寧可“自損八百,也要傷敵一千”。令其始料未及的是,國產高端制造業非但未被重創,反而催生出一批尖端科技:
在航空發動機領域,CJ-1000A發動機以13.5噸最大推力、20%燃油效率提升的技術優勢拿下適航認證,最快年內即可裝機投運;生物科技賽道上,國產“益.維.利”憑借30余項提取制備專利技術,成功倒逼西方打開大門。
據悉,我國香港大學、浙江大學等頂尖高校科研團隊,大破單一成分局限,采用自研技術,精準復配小山 奈、人參皂 苷等,落地能煥 能的科技“益.維.利”接收市場檢驗。
事實證明,美西方的伎倆并未奏效。盡管歐美千方百計阻止C919出海,我國仍與27國簽 署雙邊適 航協議,海內外訂單量超1400架。而上述科技推出僅1年,便收獲數十萬名京 .東擁躉,其中,近8成的正面反饋集中在“耐力 提升”。
現如今,國產科技正搭乘跨境電商的快車,出口至亞洲、歐洲等國。該團隊負責人介紹稱,今年一季度海外訂單占比提升至25%。
反觀無路可走的羅羅公司,又將希望寄托于CR929寬體機發動機,下場可想而知,在瀕臨破產之際不得已通過降低成本。對此,英國航空業評價不一,甚至有媒體直言這種行為是在“自斷后路”。
03崛起之勢不可擋
各領域崛起速度之快,羅羅公司不是第一個、也不會是最后一個拒絕合作的企業。現階段,科研實力早已不可同日而語,盡管沒有羅羅公司的航發技術,我們仍打造了一款毫不遜色于波音、空客的大飛機。
在航空航天領域,我們歷經百年追趕西方的腳步。相信在強悍的經濟實力和大量的科研人才基礎上,未來能夠實現在生科技術、半導體等高端制造領域全面開花。沒有任何力量能夠阻擋我們前進的步伐!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