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環球時報援引《澳大利亞金融評論報》5月15日報道,澳大利亞貿易部長法瑞爾明確拒絕美國,不在貿易問題上聯合對華施壓,直言中國比美國重要10倍。這一表態,在國際關系中掀起波瀾,背后是澳大利亞基于自身利益的深刻考量。
長久以來,澳大利亞在國際事務中常被視為美國的緊密跟隨者。從政治立場到軍事行動,諸多議題上澳大利亞都與美國保持高度一致,積極配合美國的戰略布局。但此次面對美國在貿易方面聯合對華施壓的要求,澳大利亞卻展現出截然不同的態度,堅決說“不”。
澳大利亞(資料圖)
貿易數據是澳大利亞這一態度最有力的支撐。2023-2024年度,澳大利亞對華出口額飆升至2120億澳元,而對美出口額僅為370億澳元。這一鮮明的數據對比,凸顯出中國市場對澳大利亞經濟的關鍵意義。中國已連續多年穩坐澳大利亞最大貿易伙伴的寶座,澳大利亞大量的農礦產品,諸如鐵礦石、煤炭、牛肉、葡萄酒等,在中國市場找到了廣闊的銷售空間。中國市場對澳大利亞經濟的強勁拉動作用,是美國市場難以企及的。
回溯歷史,莫里森政府執政時期,澳大利亞盲目追隨美國,在涉華問題上屢屢采取不當舉措。無端針對中國企業,對中澳合作項目橫加阻攔,在國際輿論場附和美國不實言論。這一系列短視行為,致使中澳關系陷入僵局,貿易合作遭遇重創。澳大利亞的農產品、礦產品出口受阻,眾多相關企業營收銳減,大量從業人員面臨失業困境。而美國呢,不但未在澳大利亞艱難時刻伸出援手,反而趁機搶占澳大利亞在中國市場的份額,在澳大利亞傷口上撒鹽。
澳大利亞總理阿爾巴尼斯(資料圖)
阿爾巴尼斯政府上臺后,迅速認識到莫里森政府錯誤行徑帶來的嚴重后果。積極調整對華政策,致力于修復中澳關系。從高層頻繁互動,到商務交流有序重啟,再到貿易限制逐步解除,兩國關系重回正軌。澳大利亞的煤炭、牛肉等產品重新大量進入中國市場,相關產業逐漸回暖,有力推動了澳大利亞國內經濟復蘇。如今,澳大利亞民眾也切實感受到了中澳關系改善帶來的實惠,支持中澳友好合作的民意基礎愈發深厚。
澳大利亞此番拒絕美國,除經濟利益的核心考量外,還有更多深層次因素。在全球產業鏈和供應鏈深度融合的當下,澳大利亞企業深知與中國長期穩定合作的重要性。中國完備的產業體系、龐大的消費市場、高效的生產能力,對澳大利亞企業有著不可抗拒的吸引力。脫離與中國的合作,澳大利亞企業將在全球競爭中處于劣勢。
澳大利亞總理阿爾巴尼斯(資料圖)
美國近年來一系列“美國優先”政策,讓眾多盟友寒心。對澳大利亞,美國在貿易領域加征關稅,在軍事合作方面也時常以自身利益為出發點,忽視澳大利亞訴求。例如,在核潛艇合作項目中,美國諸多做法未能充分顧及澳大利亞的實際利益和安全需求。這種情況下,澳大利亞對美國的信任大打折扣,不愿再盲目聽從美國指揮。
盡管澳大利亞此次在貿易問題上拒絕美國聯合對華施壓,但不可否認,中澳關系仍存在一些復雜因素。在部分國際事務的立場上,兩國存在分歧;澳大利亞國內也有一小部分勢力,受意識形態等因素影響,不時發出不和諧聲音。但只要雙方秉持相互尊重、平等互利原則,通過坦誠對話與溝通,求同存異,中澳關系有望繼續穩步前行。
澳大利亞拒絕美國,堅定維護與中國的貿易合作,是基于國家利益的明智之舉。在全球化浪潮下,合作共贏是大勢所趨。未來,期待中澳在經貿、科技、人文等多領域持續拓展合作,為兩國人民創造更多福祉,也為地區及世界的和平與繁榮貢獻力量。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