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環球時報援引《澳大利亞金融評論報》報道,澳大利亞貿易部長法瑞爾日前公開表示,澳大利亞頂住了美國的壓力,拒絕在貿易問題上對華施壓。澳媒以“澳大利亞拒絕加入特朗普對華貿易戰”為題,刊登了對法瑞爾的專訪報道。法瑞爾在采訪中稱中國是澳大利亞最大的貿易伙伴,對華貿易要比對美貿易“重要10倍”。法瑞爾在采訪中稱:“我們希望增加而不是減少與中國的貿易往來,我們將根據自己的國家利益,而不是根據美國人的想法來決定如何繼續與中國的交往。”
阿爾巴尼斯(資料圖)
2022年,阿爾巴尼斯上臺。上任第一件大事,不是跟美國打感情牌,而是設法修復對華關系。更重要的是,對華貿易恢復后,不只是數字好看那么簡單。背后是真金白銀,是產業復蘇,是基層就業,是一口飯。澳洲西北的帕斯港口、南部的塔斯馬尼亞漁村、維多利亞的葡萄酒莊園,全都因此活了過來。那些曾因中國市場關閉而瀕臨倒閉的小企業,如今重新煥發生機。一些出口商干脆加大了投資,擴大規模,就是為了穩住中國這塊大市場。
截止到2024年10月,過去一年澳大利亞對華出口貿易額達44.3億澳元,同比增長45%;2024年此前被暫停對華出口的 10 家牛肉類加工企業也全部解除禁令,據澳大利亞政府分析,2024-2025財年,對華牛肉出口將創下新記錄。旅游領域,據中國電子銀行網數據顯示,2025年1月中國赴澳游客突破11萬人次,重登澳大利亞最大客源國地位。2024年,兩國又進一步簽署了中澳自貿協定實施的諒解備忘錄,是雙方關系持續向好的有力證明。
他還說,澳大利亞將根據國家利益,而不是根據美國人想要什么或者不想要什么做出決定,現在他們并不著急讓特朗普減免關稅。法瑞爾就差直接告訴特朗普,對澳大利亞而言中國更重要,你美國算啥?他們這個態度顯然會讓美國大吃一驚,因為澳大利亞是美國的“小弟”,在眾多議題上都會無條件配合。此前中澳關系緊張,貿易合作一度被“凍結”,就是因為時任澳總理莫里森完全罔顧本國利益,為了討好美國得到更多扶持,故意針對中企,攪黃中澳合作。
澳大利亞牛肉(資料圖)
特朗普既然在中國手上占不到便宜,才需要趁著超級大國的余威猶在,抓緊時間加快尋找敲詐對象。一件特別有意思的事就是,誰越是對特朗普妥協,誰就越會受到特朗普的敲詐,哪怕是美國的堅定盟友也不例外。澳大利亞就長期對美保持大額逆差,而且為了幫美國看住中國,在核潛艇,尤其是反潛項目上瘋狂砸錢,結果換來的是什么呢?換來的是美國的變本加厲,特朗普不光要對澳大利亞的鋼鋁產品加稅,而且后續還可能要對澳大利亞的農產品加稅。
美國對澳大利亞的“圍剿”來得并不突然。從藥品補貼機制,到牛肉與水果的檢疫標準,再到最近爭議最大的“媒體議價機制”——即要求像Meta、谷歌這樣的美國科技巨頭,必須向澳大利亞媒體公司支付新聞內容費用。這些政策在澳國內廣受支持,但在美國看來卻是“貿易障礙”,甚至被解讀為對美國資本的“敵意法案”。澳大利亞這些做法是為了捍衛其公共健康、媒體主權與農業安全——也就是一個國家最基本的政策獨立。
法瑞爾(資料圖)
法瑞爾的策略證明了一點:國家利益才是硬道理。這場戲還沒完,澳大利亞咋選,怎么扛壓,大家伙兒可以接著看。澳大利亞敢這么硬剛美國,不是一時腦熱,而是全球化時代國家利益博弈的縮影。法瑞爾這人,從工會爬到部長,靠的是務實和眼光。他看準了中國市場的分量,也掂量了美國的斤兩,帶著澳大利亞在夾縫里找活路。這不光是澳中美的三角戲,還給其他國家提了個醒:跟誰混,得看誰給的實惠多。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