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語‖特朗普政府禁止哈佛大學招收國際學生,引發全球震動。
《南德意志報》報道,內政部長克里斯蒂·諾姆(Kristi Noem)以反猶及政治傾向為由,取消哈佛國際學生項目許可,威脅其學術地位。
哈佛誓言捍衛學術自由,面對巨額資金削減與多重訴訟奮力抗爭。文章揭示政策背后的政治報復與教育危機,展現頂級學府的艱難抉擇。
《南德意志報》作者: Fabian Fellmann
哈佛大學常年位居全球頂尖大學排行榜首,其紅色磚墻建筑搭配白色塔樓與立柱享譽世界,校友包括八位美國總統、諾貝爾和平獎得主、聯合國秘書長,以及作家、演員與宇航員,堪稱全球精英的搖籃。
政治報復的目標
然而,這所美國歷史最悠久高校的國際吸引力卻成為內政部長克里斯蒂·諾姆的攻擊對象。諾姆曾任南達科他州州長,以強硬形象示人。自2025年1月起,她在特朗普政府中負責驅逐外國人事務。如今,她協助特朗普對美國高校展開報復行動。
2025年5月22日,諾姆通過社交媒體發布公開信,宣布即刻撤銷哈佛的學生與交流項目許可。她指責哈佛“助長暴力與反猶主義”,并“與某大國的執政黨協調”。信中明確,位于波士頓郊外的這所名校不得繼續接收持F或J簽證的國際學生與學者。已在校的國際學生若不想失去簽證,必須轉往其他高校。
這一禁令若持續,將重創這所世界級學府。哈佛現有25,000名注冊學生,其中約6,800名(超過四分之一)為國際學生,包括約150名德國學生、瑞士與奧地利各約30名。他們每年支付超過60,000美元學費。
報復升級與哈佛的抗爭
特朗普政府對哈佛的施壓始于2025年2月,起因是所謂“縱容反猶主義”的指控。華盛頓方面批評哈佛領導層政治立場偏頗,未能果斷應對反猶行為,侵犯公民權利。
4月中旬,特朗普組建的“反猶主義特別工作組”向哈佛提出十項要求,包括審查學生與教員的政治立場及對國際學生的思想篩查。哈佛拒絕后,教育部削減20億美元研究經費,總計超過40億美元的資助被凍結。
特朗普政府此前以類似理由攻擊常春藤盟校,視其為“自由派堡壘”,指責它們縱容反猶主義及巴勒斯坦支持者的示威活動,過于寬松。
聯邦機構吊銷了部分學生與教員的居留許可或簽證,理由是涉嫌支持某激進組織。紐約的哥倫比亞大學等校妥協,賦予聯邦機構廣泛監督權,并承諾招聘更多保守派人士。
哈佛則不然。作為常春藤盟校中最富有的大學,擁有超過500億美元資產,哈佛通過訴訟反擊。據《紐約時報》分析,目前至少八項訴訟由六個不同機構發起。特朗普威脅剝奪哈佛的免稅教育機構地位,其盟友在國會提出法案,欲以特別稅削減哈佛的巨額財富。
多重指控與應對
司法部現還調查哈佛招生程序,懷疑其存在種族歧視。2023年,最高法院已迫使哈佛終止“平權法案”招生政策。諾姆于周四要求哈佛在72小時內提交五年內所有國際學生“危險或暴力行為”的記錄,范圍之廣令哈佛難以應對。
哈佛發言人杰森·牛頓(Jason Newton)向《紐約時報》表示,校方將捍衛國際學生項目,強調來自140國的學生極大豐富了學校與國家。他警告:“這種報復行動將嚴重損害哈佛與美國,削弱教學與研究使命。”
哈佛能否承受壓力尚不明朗。校方計劃動用自身財富彌補聯邦資助削減。校長艾倫·加伯(Alan Garber)承諾捍衛學術自由,自減四分之一薪資,獲廣泛支持。
他呼吁校友提供援助,包括特朗普政府成員如國防部長皮特·赫格塞斯(Pete Hegseth)、衛生部長羅伯特·F·肯尼迪(Robert F. Kennedy)與前眾議員埃莉斯·斯特凡尼克(Elise Stefanik),皆為哈佛校友。
但他們不太可能勸阻特朗普。諾姆在公開信中警告:“這是對全國大學與學術機構的警訊。”?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