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鏡》作者: Paul-Anton Krüger 和 Konstantin von Hammerstein
周四,維爾紐斯的紅色城市公交車不僅顯示目的地,還帶有“LTU”“DEU”和中間一個心形的標志,傳遞出“立陶宛愛德國”的信息。這一天,德國總理弗里德里希·默茨(Friedrich Merz)和國防部長鮑里斯·皮斯托里烏斯(Boris Pistorius)到訪,參加第45裝甲旅的命名儀式。從今日起,該旅正式冠以“立陶宛”之名。
通常,公交車顯示屏上會出現“UKR”字樣,以表達對飽受俄羅斯殘酷戰爭蹂躪的烏克蘭的聲援。這場戰爭正是聯邦國防軍在此深受歡迎的重要原因。在立陶宛,俄羅斯總統的擴張主義威脅并非抽象概念,而是日常生活的現實。默茨稍后對此有所提及。
在維爾紐斯市中心的教堂廣場,學生們在聯邦國防軍的“美洲獅”裝甲車前合影留念。這輛裝甲車與其他重型裝備被部署于街頭,供公眾參觀。已在魯克拉駐扎四個月的德國士兵,作為北約多國部隊的一部分,報告稱與當地居民關系極為融洽。
默茨在列隊的士兵面前表示:“正是在立陶宛,我們親自擔起北約東翼防御的重任。”預計到2027年,這支配備主戰坦克的旅將達到5000人的滿編規模。這一數字清晰展現了德國為履行北約第五條款的互助承諾所承擔的重大責任。
立陶宛軍隊目前擁有1.5萬名士兵,其中3500人為義務兵。到2030年,其規模將增至1.7萬至1.8萬。立陶宛政府向德國訂購了44輛“豹2”主戰坦克,德國軍工企業萊茵金屬計劃在當地建設炮兵彈藥生產設施。
默茨鄭重承諾:“親愛的立陶宛人民,你們可以信賴我們,信賴德國。”在他面前,還有一支美國營的代表。盡管立陶宛政界對美國總統特朗普鮮有批評,但人們密切關注他對烏克蘭的態度以及他與俄羅斯總統的互動。
皮斯托里烏斯也強調了這一點:“德國認真履行職責,我們信守承諾,始終支持盟友。”他的名字在當天頻頻被提及,帶著高度敬意。立陶宛人感激他在前聯合政府中力推該旅及其重型裝備長期駐扎,而當時的總理奧拉夫·朔爾茨(Olaf Scholz)在俄羅斯全面入侵烏克蘭后仍猶豫不決。
然而,德國若要履行北約義務并作為歐洲最大國家在西方防御聯盟中承擔更多責任,必須大幅增加國防投入。
展望6月在海牙舉行的北約峰會,默茨表示,聯邦政府支持北約秘書長馬克·呂特(Mark Rutte)的目標,即將國防開支提升至經濟產出的3.5%,并額外投入1.5%用于軍事基礎設施建設。
他指出:“這兩項指標在我們看來合理且可行,至少在2032年前能夠實現。”這呼應了外交部長約翰·瓦德富爾(Johann Wadephul)的立場,盡管后者言論曾在黑紅聯盟中引發爭議。皮斯托里烏斯則計劃每年將國防開支增加0.2%的國內生產總值。
立陶宛總統吉塔納斯·瑙塞達(Gitanas Naus?da)稱此次訪問為“強有力的信號”。他用德語對聯邦國防軍士兵說:“我衷心感謝你們選擇在立陶宛服役。”他強調,士兵的存在不僅增強了立陶宛的安全,也讓整個歐洲更強大、更安全。
默茨此前對士兵表示,沒有他們,北約僅是一個政治理念:“是你們讓它變得生動、可信且具備防御能力。”
目前,俄羅斯軍隊密切觀察北約在當地的演習。一旦發生俄羅斯入侵,這些士兵將在最初幾天迎戰,冒著生命危險兌現互助承諾。瑙塞達稱這是“歷史性的一天”,盡管目前旅中僅有400名德國士兵。
這一部署不僅象征德國對安全的承諾,也具有歷史意義。鑒于二戰期間德軍占領立陶宛的慘痛歷史,德國士兵如今在維爾紐斯街頭受到掌聲歡迎,殊為不易。默茨提及“納粹德國給這片土地帶來的苦難”,并回顧歷史:戰后,西方盟友保障了德國的安全,“如今輪到我們承擔責任。”他稱此次部署表明,“我們隨時準備捍衛歐洲的自由,抵御任何侵略者。”
歐洲的和平已被打破,俄羅斯每日違背歐洲基于二戰教訓共同建立的秩序。立陶宛政府和民眾對此深有共鳴。聯邦國防軍的直升機掠過教堂廣場,士兵列隊離場時,民眾鼓掌歡送,隨后還在德國坦克前合影留念。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