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5月21日,一場引發全球震怒的事件在約旦河西岸杰寧難民營上演,以色列軍隊在未獲授權區域向包括中國外交官在內的20多國外交使團鳴槍警告,槍聲在73米的距離內響起至少7次,引發全球輿論嘩然。
這一公然挑釁外交豁免權的行為,不僅暴露了以色列在巴以沖突中的失控狀態,更將地區緊張局勢推向新的危險邊緣,國際社會亦對以色列“系統性漠視國際法”的行為表示強烈譴責。
槍聲下的外交危機
此次事件發生地是杰寧難民營,自1948年戰爭以來成為巴勒斯坦難民聚集區,長期貧困與高失業率使其成為抵抗運動溫床,而以色列軍方近年頻繁以“打擊武裝團體”為由實施軍事行動。
2022年記者希琳·阿布·阿克勒在此遭槍殺事件,更令該地成為國際輿論關注的沖突焦點,此次外交使團本欲考察以軍“鐵墻行動”對平民的影響,卻反遭槍聲阻撓,進一步暴露當地人道主義危機的嚴重性。
據多方報道,當日由巴勒斯坦民族權力機構組織的多國外交使團抵達杰寧難民營,旨在考察當地人道主義狀況。
代表團成員包括來自法國、英國、加拿大、中國等20余國的外交官及聯合國近東巴勒斯坦難民救濟工程處工作人員,然而當使團接近難民營入口處鐵門時,以色列士兵突然朝人群開槍示警。
當代表團接近難民營東側入口時,以色列士兵突然從鐵門另一側向人群猛烈開火,視頻顯示,外交官們被迫緊貼墻壁躲避,現場響起急促槍聲,場面一度陷入混亂。
盡管無人員傷亡,甚至以色列國防軍在事后也聲明稱代表團“偏離授權路線進入戰區”,但事件中“蓄意威脅外交人員安全”的行為已遠超警戒范疇,而以色列的發言也表現出了其試圖以“鳴槍示警”為由淡化事件的意圖。
外交豁免不容踐踏
要知道此次使團成員涵蓋中國、法國、俄羅斯、英國、歐盟等全球主要國家,而以色列的“無差別警告射擊”直接激怒國際社會,但以軍以“偏離批準路線”為由,表示意外向懸掛外交標識的車隊開槍。
可后續巴勒斯坦通訊社指出,代表團提前10天報備行程,且在難民營門口停留多分鐘后遭襲,以軍所謂“偏離路線”的說辭難以成立。
此次事件迅速引發了全球外交風暴,事件發生后,國際社會迅速做出反應,歐盟外交事務高級代表強烈譴責以軍行為,意大利、法國、西班牙等國召見以色列大使要求解釋。
歐盟外交與安全政策高級代表博雷利嚴斥此舉“不可接受”,法國外長巴羅緊急召見以色列大使并要求解釋,德國、意大利、土耳其、埃及等多國同步發聲譴責。
土耳其外交部直指以色列“蔑視國際法與人權”,加拿大總理特魯多更以“嚴重關切”敦促以方徹查,聯合國秘書長古特雷斯通過發言人杜加里克表態,強調“外交人員不可成為攻擊目標”,呼吁以色列全面調查并防止類似事件重演。
中國外交部發言人毛寧在22日例行記者會上明確回應,對事件“高度關注”,要求以方開展全面調查,并敦促以色列避免進一步激化矛盾。
中方強調,約旦河西岸形勢持續緊張,維護外交人員安全與地區穩定是國際共識,任何挑釁行為都將加劇人道主義危機。
值得注意的是,此次事件中以色列同時挑釁多個聯合國安理會常任理事國,其系統性無視國際法的行徑引發更深質疑。
以色列的“暴力慣性”
外交使團的首要使命,在于維護派遣國的尊嚴與主權,從《維也納外交關系公約》確立的外交豁免權,到使館建筑升掛國旗的莊嚴儀式,每一項外交禮儀都蘊含著對國家主權的尊重。
這些事跡印證了外交使團作為國家尊嚴“化身”的角色,他們以理性與韌性,在國際舞臺上筑起一道無形的屏障,確保任何國家的主權與尊嚴不被踐踏。
但以色列軍方向多國外交使團開火的行為無疑是對國際法和外交準則的嚴重踐踏,是對國際法的公然蔑視。
要知道這并非以色列首次以武力威脅外交人員,2006年,中國維和軍人杜兆宇在黎巴嫩執行任務時遭以軍襲擊犧牲,2024年黎以沖突期間,聯合國維和人員多次成為以軍蓄意攻擊目標。
此次對多國外交使團的開槍,再度暴露以方將暴力手段視為“常態”的慣性,無論是平民還是外交代表,皆被置于其軍事威懾的陰影之下。
分析指出,在加沙問題持續發酵的背景下,以色列試圖通過制造恐嚇事件轉移國際視線,但其做法反而加速自身外交孤立。
同時此次以色列的挑釁行為也直接撕開了其多重矛盾下虛偽的面紗,在加沙人道災難未解的背景下,對多國所進行的外交恐嚇再度引發質疑,以色列是否仍在以“安全”之名,行掩蓋真相之實?
其無視《維也納外交關系公約》的核心原則,將外交官置于槍口之下,嚴重動搖國際互信基礎,在加沙人道主義危機亟待解決之際,以方通過暴力阻撓國際評估,暴露出對真相的系統性掩蓋。
當前英國已暫停與以色列的貿易談判,歐盟亦重新審視雙方關系,中國等大國也是在持續呼吁落實“兩國方案”的,若以色列繼續漠視國際呼聲,其面臨的或將不僅是外交危機,更是地區格局的不可逆重塑。
結語
在全球化時代,外交使團的安全關乎國際秩序基石,以色列距離73米的7聲槍響,不僅驚醒了國際社會,震碎了外交豁免的尊嚴,更暴露了極端主義政策的危險性,在國際社會面前撕開了地區沖突的殘酷現實,
當子彈對準外交人員時,被擊碎的不僅是外交禮儀,更是人類對和平與正義的信仰,現在隨著多國啟動外交問責程序,事件后續調查將成為檢驗國際法與外交倫理的關鍵節點。
不知道您對此有什么看法呢?歡迎在下方評論區留下你的想法,喜歡文章的話記得點贊關注我們下期再見。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