揚子鱷是我國特有的鱷魚品種,也是國家一級重點保護野生動物,野外種群十分稀少。安徽宣城市的揚子鱷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內,棲息著世界上最大的揚子鱷野生種群。眼下,保護區正在進行揚子鱷種群野外調查,科研人員記錄下許多野生揚子鱷的珍貴影像。
據保護區的工作人員介紹,揚子鱷屬于小型鱷魚,性情機警。除了護巢的母鱷,很少主動攻擊人類。眼下氣溫足夠高,揚子鱷在晚上的活動和捕獵更加活躍。因此,科研人員對揚子鱷的觀測通常選擇在晚上進行。
安徽揚子鱷國家級自然保護區郎溪保護管理站站長 劉若亞:比如說天氣好,出太陽的時候,因為它是冷血動物,體溫獲取主要靠曬太陽,它一般會在岸上曬太陽。晚上的時候氣溫稍微低一點了,它一般是在晚上捕食。
科研人員告訴記者,長江下游沿線的濕地、稻田和水塘是揚子鱷的主要家園,夜晚用手電筒照射,如星星般閃爍的光點就是它們的眼睛。
安徽揚子鱷國家級自然保護區郎溪保護管理站站長 劉若亞:順著手電光的方向,很明顯的亮點就是揚子鱷的眼睛。在野外判斷揚子鱷眼睛的反光,第一個是要足夠亮,像星星一樣,光打過去,它是逆向反光。
在研究人員去年拍攝到野外孵化的野生幼鱷進食小魚的畫面中,幼鱷體形嬌小,身上的花紋仍然十分鮮艷。
在位于保護區郎溪縣片區內的一片水塘,科研人員發現了不少在這里棲息的幼鱷,茂盛的蘆葦和濃密的浮萍給這些小鱷魚營造了躲避水鳥等天敵的天然場所。
從拍攝的這些視頻來看,新生的幼鱷已經適應了自然環境,找到了自己的生存之道。
揚子鱷野外種群數量持續恢復
正在進行的揚子鱷種群野外調查,主要包括對種群數量的觀測評估,以及揚子鱷野外生存棲息環境的調查。除了實地勘察,工作人員還要對當地的村民進行走訪。
本次野外調查為期兩周。科研人員在揚子鱷保護區7個片區,共走訪覆蓋5個縣市區的15個鄉鎮共33個行政村,收集了1400份問卷。通過實地勘察加走訪調查,可以了解揚子鱷野外種群數量和生存環境,對人工繁育揚子鱷的野外放歸、推動揚子鱷野外種群資源恢復提供相關參考和指導。
根據去年的調查結果,2024年揚子鱷野外種群數量為1620條,目前來看今年揚子鱷的數量會有所增加。
安徽揚子鱷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管理局副局長 章松:今年通過前幾天的調查,我們實見的幼鱷的數量比往年要多,說明這個種群是在擴大的。
科研人員表示,野外調查結束后,將匯總數據并作進一步分析評估。全部科研成果將在今年下半年陸續發布。
編輯/胡克青
(央視新聞客戶端)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