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季度是全年經濟的風向標。隨著各大城市GDP的陸續公布,今年一季度,江蘇成績亮眼,13個設區市一季度的地區生產總值均超1000億元。
其中,蘇州以6095.68億元的經濟總量穩居首位,南京實現地區生產總值4718.70億元,無錫和南通均超3000億元,常州和徐州也突破了2000億元。這六座城市也入列全國GDP30強。
當前經濟運行不確定因素仍然較多,作為經濟大省、開放大省,迎難而上,江蘇怎么拼?
平穩開局,外貿企業向多元突圍
拉動經濟增長的“三駕馬車”是消費、投資和凈出口。從外貿來看,今年江蘇一季度外貿平穩開局。
從出口來看,江蘇很多企業都創立了自己的品牌,并走向國際化。蘇州海關發布的數據顯示,2025年一季度,蘇州市貨物貿易進出口總值達6325.2億元。與去年同期相比,蘇州一季度進出口總額實現了7.3%的增長,增速高于全省平均水平。
從出口產品來看,一季度,蘇州高端裝備出口153.5億元,增長20.8%;掃拖機器人等智能家電帶動家用電器出口增長21%至88.7億元;電動汽車出口27.6億元,增長45.2%。這3類產品合計貢獻12.2%的出口增量。對此,蘇州海關相關負責人表示,一季度,蘇州出口工業機器人1.7億元,同比增長47.7%,蘇州海關將繼續落實各項優化營商環境便利舉措,不斷提高監管效能和服務水平,暢通企業進出口通道,助力外貿平穩向好。
轉眼已經到了5月下旬,面臨外部的各種不確定性,各個城市正在積極應對。比如,蘇州港4月18日出臺政策,對全市外貿企業進出口重箱提供為期三個月的免費堆存服務;太倉海事局對“太倉—錢凱”等重點航線船舶,將進口岸申請提前時間由7日縮短至3日。
江蘇省社會科學院區域現代化研究院研究員顧麗敏表示,政府引導和企業創新,為江蘇外貿的轉型提供了堅實后盾。外部環境的不確定性正在促使企業主動求變。“建議各地規避單一市場風險,根據外貿產品特點精準化開拓多元化國際市場,不要把‘雞蛋放在一個籃子里’。建議政府為中小企業跨境貿易提供更豐富的信息資源和公共服務,幫助企業更好更準‘走出去’找訂單。”
為更好地幫助外貿企業開拓多元市場,5月初,蘇州啟動“百團千企”出海計劃,組織有競爭力的出口企業抱團開拓國際市場,5至6月預計組織約20個團組出海“搶訂單”。5月21日,剛參加完2025蘇州(東京)跨境電商產業對接會的萊克電氣銷售總監姚永青表示,剛來就和十多個日本客戶進行了對接,達成了初步合作意向。
多管齊下,點燃“買買買”的熱情
在國際市場不確定性增加的背景下,加速開拓國內市場是經濟穩健發展的另一重要支撐。
從在拈花灣景區遇見AI觀影,到在黿頭渚沉浸式賞櫻花,再到2025年無錫馬拉松……今年無錫深度釋放春晚“長尾效應”,一系列融合了文商旅體多重元素的活動來襲,將爛漫春色轉化為消費動能。在各項促消費政策帶動下,無錫消費市場持續升溫,消費潛力加速釋放,一季度無錫實現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1211.4億元,同比增長4.9%。
與此同時,各地“以舊換新”政策持續發力,有力推動家電、汽車等領域市場熱度攀升;個性化體驗升級,不斷滿足著市民群眾新的消費需求。比如新能源汽車消費方面,春節前夕無錫推出了7500萬元“樂享新春”汽車消費補貼,首批2萬個名額在兩個月內被一搶而空,3月底無錫又乘勢加推了2萬個補貼名額,為消費市場再添一把火。
“我們不能僅依靠發放補貼、消費券這樣的短期刺激措施,也需要一種長效的機制來筑牢消費根基,提升老百姓消費能力。”顧麗敏認為,要進一步提升中低收入群體的收入水平,同時要加強民生保障,筑牢社會保障網,消除大家的后顧之憂。“當人們對收入有穩定且樂觀的預期時,就有了消費的底氣,而當社會保障足夠堅實,人們才能更愿意消費、主動消費。”
首店、首展、首秀……首店經濟是活躍城市消費市場的重要抓手,在江蘇,首店經濟追趕勢頭迅猛。
擁有被譽為“中華第一商圈”新街口的南京,最近又有新動作。5月6日,南京市政府辦公廳印發《關于促進首發經濟發展的若干措施》,從提升內核、壯大外延、營造環境等三個層面制定了15條措施打造“首發南京”IP,助力建設國際消費中心城市,加快建設具有世界聚合力的雙向開放樞紐。
顧麗敏認為,江蘇文商旅資源豐富,各地可以立足自身的資源稟賦特點,打出產品“組合拳”,創新更多消費場景,如為Z世代豐富悅己消費場景、為銀發群體創新康養消費場景等,提升老百姓消費意愿,激發消費潛力。
揚長補短,打造更多產業標桿
作為省會城市,南京一季度GDP為4718.70億元,同比增長5.3%,展現出較強韌性與活力。尤其是規上工業增加值同比增長6.4%,與去年同期相比都有明顯的提升。當前,南京的產業強市戰略正全面起勢,加快打造萬億級軟件和信息服務產業集群,將為經濟穩健發展持續賦能。
作為“準萬億GDP”城市,今年一季度,徐州實現地區生產總值2251.70億元,以5.9%的增速開局。從數據來看,徐州的經濟增長動能主要來自投資。一季度,徐州固定資產投資同比增長4.9%,其中制造業投資同比增速達到9.9%,增速高于全部投資5個百分點,專用設備制造業、汽車制造業、農副食品加工業投資分別增長61.6%、35.1%、75.2%。
南通一季度實現地區生產總值3125.34億元,同比增長6.0%。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同比增長8.7%。近日,東南大學南通海洋高等研究院的專家團隊先后走進南通建工集團等企業,促進產學研深度融合,碩果累累:以“產學研用”平臺推動海洋經濟升級,在智能建造、綠色低碳等領域協同創新,以智能建造、數字化管理助力項目降本增效……
顧麗敏表示,當下各個城市還要優化整合資源,揚長補短,發揮優勢謀長遠,打造特色產業體系。聚焦向“新”求質、向“高”攀升,通過創新引領、數字賦能、綠色轉型等,提高產業整體競爭力,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
現代快報/現代+記者 盧河燕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