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古
國足本期集訓名單公布之后,引發了大量的熱議。有媒體和球迷認為,除了鋒線,中場和后衛兩條線都存在比較大的隱患。但后衛線除了汪仕欽之外,其他均為老熟人,相對穩定。中場則變動非常大,有可能成為客戰印尼的一個不確定因素、甚至可以說是一個“變數”。本文著重就中場問題談幾點看法,僅供參考。
第一、名單的新以及國足戰術打法基本預測
相對于上期,名單有兩個新人:劉若帆和楊明洋,但只有后者是真正意義上的新人。這從一個側面看出,關鍵之戰不容有失,伊萬仍以保持球員的相對穩定為主。
至于戰術打法,估計會更強調進攻,陣型主要還是442菱形站位,但也不排除平行站位的可能。首發陣容可能如下:
前鋒:張玉寧、王鈺棟
前腰:塞爾吉尼奧
前衛:韋世豪、曹永競
后腰:王上源
后衛:李磊、朱辰杰、蔣光太、胡荷韜
守門員:王大雷
替補:劉殿座、顏駿凌、武磊、魏震、韓鵬飛、王子銘、吳少聰、劉若帆、徐皓陽、楊明洋、劉誠宇、楊澤翔
第二、中場問題:邊路防守壓力大
林良銘和謝文能的停賽,對整個中場影響非常大。特別是這兩名球員不但進攻上極具威脅,對防守的幫助也很大。而拜合拉木的落選,進一步放大的這個影響。
從現有人員來看,除了曹永競,其他邊路球員的防守能力堪憂。如果不能在中前場建立起有效的防守體系,對手很有可能輕易滲透到國足的腹部。如果是菱形站位,單后腰也必將成為對手重點針對的目標。
如果是平行站位,右邊前衛或將從塞爾吉尼奧與曹永競中二選一。如是前者,因其更多在中路活動,右路防守空擋將非常大;如是后者,則中場所的進攻組織難說不會陷于癱瘓。
或許有人會說,雙后腰之一,比如楊明洋,可以負責中場組織。但實事求是地說,楊明洋并不具備這個能力,至少不如塞爾吉尼奧,甚至遜于韋世豪。而如果韋世豪擔任前腰,左邊前衛除了徐皓陽幾乎無人可用。但此前的18強賽已經證明,徐皓陽擔任左邊前衛是一個敗招(注:只在第1輪對日本隊時嘗試過)。
徐皓陽
王鈺棟只能擔任前鋒或者邊鋒,而不可能安排在邊前衛的位置上。否則,既是對球隊的不負責,對其本人也是不友好的。因為他最主要的任務就是破門得分,防守則是其弱項。
徐皓陽幾個賽季之前在武漢三鎮打過左邊鋒,回到申花之后在吳金貴手下是右邊鋒,目前斯盧茨基將其用作3中場的右中場,偶爾也客串過左后衛。表面上看,他能勝任多個位置,但特點不突出,特別是缺乏速度,對抗能力也一般。
第三、中場防守隱患的原因,主要是缺乏一個節拍器
這幾名中場球員,包括未提到的黃政宇,都不可能起到整個中后場的樞紐作用,原因就是缺乏一個“節拍器”。
在談到楊明洋的時候,有媒體分析認為他有幾個優點:跑動能力強(場均12公里)、傳球準確(87%)、覆蓋面廣,特別是“長傳調度和直塞能力,能直接連線武磊和張玉寧等前鋒,減少無效長傳”,因而能起到中場節拍器的作用。
楊明洋
但個人認為,這些優點,一方面是球員本人確實具備這個能力。另一方面,周定洋的“虹吸效應”,是楊明洋能夠發揮的另一個主要原因。假如平行站位,身邊是王上源或者黃政宇、甚至是塞爾吉尼奧,相信他的發揮會受到很大的限制。此話點到為止,在此不作展開。
話說至此,相信很多球迷都會想到落選的李源一。也許李源一無法勝任單后腰(這份名單中不知道誰能勝任?),但如果是雙后腰,李源一肯定是最理想的一個。
18強賽前7輪,前3輪(陣型均為442平行站位)李源一都是首發雙后腰,搭檔分別是蔣圣龍(2次)和王上源(1次)。第4輪開始國足改打菱形中場,李源是第4、第5輪首發左邊前衛;第6輪替補,第68分鐘替下徐皓陽出任右邊前衛;第7輪第63分鐘替下韋世豪,出任左邊前衛;第8輪未進入大名單。
這幾場比賽中,客場對巴林一戰李源一的表現非常出色。特別是他與李磊的左路組合,配合默契,完全抑制了對手的右路進攻,最大限度減輕了韋世豪的防守任務。
為了更好地說明問題,以下簡單羅列幾項數據:
姓名
出場/首發
傳球
傳威脅球
攔截
搶斷
助攻
進球
李源一
13/12
491
35
9
16
5
1
王上源
11/10
463
11
7
15
2
0
楊明洋
12/10
508
未進前50
8
18
0
2
徐皓陽
11/2
148
11
9
8
0
0
(一)說明:
- 此為本賽季中超聯賽前13輪的數據,除了“傳威脅球”外,其他均來自聯賽官網。
2、除了徐皓陽外,李源一、王上源和楊明洋出場情況相差不大,3人之間可比性更強。
3、傳球次數:在本土中場球員中,楊明洋排第四,僅次于程進(617次)、李提香(605次)和吳曦(515次);李源一排第五,王上源第七,第6位是廖錦濤(478次)。
李源一
4、傳威脅球:李源一排第三,僅次于古加(41次)、納薩里奧(36次)。本土中場前幾名分別是高天意(27次)、徐新(19次)、韋世豪(19次)、巴頓(17次)、程進(15次)、孫國文(14次)、謝鵬飛和謝文能均為12次。王上源排第43位,楊明洋和徐皓陽均沒進入前50名榜單。
5、攔截:考慮到出場次數最少、并且只有二次首發,徐皓陽應為4人中攔截能力最強,或者直接說攔截次數最多,其他3人區別不大。這項數據,本土中場球員中徐彬22次最多,李可和巴頓同為17次,其他還有李提香、孫國文、吳曦、王秋明、廖錦濤、張曉彬等均多于徐皓陽。
6、搶斷:楊明洋最高,李源一和王上源接近,徐皓陽則只有其他3人一半左右。不過,需要說明一點的是,李源一不是泰山隊防守型中場,他更多或者說主要任務是負責球隊整個中后場的串聯、甚至是中前場的進攻組織。
本土中場球員中,排在楊明洋之前的分別是:周定洋(33次)、徐彬(28次)、李可(27次)、吳曦(26次)、巴頓(24次)、孫國文(23次)、高天意(21次)、李提香和廖錦濤均20次,與楊明洋同為18次的還有程進。
(二)簡單分析:
1、除身體條件外,作為后腰,楊明洋綜合能力要優于王上源,特別是向前能力。
2、偏重進攻的李源一,在防守方面對球隊的貢獻與王上源不相上下。
3、在進攻端,李源一的表現最為突出,特別是在傳威脅球方面。王上源和楊明洋各有優缺點,前者有一定的傳威脅球能力,還有兩次助攻;后者最后一攻的能力與前二者、甚至與徐皓陽相比都有較大差距。
塞爾吉尼奧
羅列這些數據,只想說明兩點:如果場上形勢需要進行調整,或者塞爾吉尼奧被對手重點盯防的情況下,李源一或可以擔當起球隊的主要進攻組織者角色。楊明洋與之相比,無論是大賽經驗還是聯賽的表現,均有明顯不足。
結論就是,哪怕擔任替補,李源一的作用應該都比楊明洋大。再說了,32歲的李源一,與29歲的楊明洋相比,跑動能力并沒有明顯的區別。至于上述媒體對楊明洋的評價,看了數據對比之后,相信用在李源一身上同樣合適。
我的意思是說,如果一定要選楊明洋,至少李源一比同為泰山隊友的黃政宇略強一些,為什么就連集訓名單都沒進呢?
第8輪中澳之戰的事實已經證明,黃政宇同樣無法勝任單后腰。既然如此,與其選一個聊勝于無的所謂單后腰,為什么就不能考慮李源一?
客場對印尼,國足其實只有爭勝一條路,打平基本已無意義。能勝任中場任何位置的李源一,為什么就不能在國足占一席之地?
(今日獨稿,未經許可禁止以非本人名字轉載!圖片全都是來自今日免費圖片庫,如有侵權,請聯系刪除。謝謝)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