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印度遭遇新一輪極端高溫天氣,多地氣溫連續多日突破40℃。
面對去年印度持續高溫導致2.5萬人中暑、700人死亡的慘痛教訓,莫迪緊急放寬對中國產空調壓縮機的進口限制:從中國進口制冷量最高達2冷噸的空調壓縮機無須認證,直接豁免一年。
政策實施后,從中國出海到印度的貨船不斷。印度電商Flipkart數據顯示,小米空調4月份銷量環比增長280%,格力、美的線下經銷商庫存48小時售罄。
幾年前,莫迪揚言要"自力更生",對中國空調壓縮機嗤之以鼻,如今為何突然認慫了?
- 對華加增15%關稅,“中國能造,我們也行!”
多年前,莫迪豪言“中國能造,我們也行”!誓要取代中國成為新的世界工廠。然而現實給了當頭一棒,在關乎民生的空調制造領域,印度連最核心的壓縮機技術都未能攻克,90%依賴“中國制造”。
為擺脫對中方的依賴,莫迪一邊打著“貿易保護、產業升級”的幌子,給中國空調部件設下加征15%關稅的障礙;另一邊,提出PLI激勵計劃,向空調等家電投入623.8億盧比的補貼,意圖激勵本土廠商自研自產。
可關稅升級后,中國壓縮機進口漲價導致印度本土空調生產成本不降反升,即便人力低廉,整機成本仍比中國高出30%。
更諷刺的是,由于沒有掌握核心壓縮機技術,印度工廠只能眼巴巴等著中國壓縮機到貨,導致上萬臺訂單推遲交付。
印度重工業數據顯示,印度本土年產能僅550萬臺,連1500萬臺市場需求的三分之一都滿足不了。“沒有中國壓縮機,我們只能停產!“印度廠商為此苦不堪言。
久而久之,惡性循環開始了:技術突破無望,產能嚴重不足。2024年持續高溫下,上萬人因缺空調中暑或死亡。
- 扛不住了,莫迪對華示好
今年印度高溫再次來襲,又深陷與巴基斯坦的軍事對峙,分身乏術之時,印度終于扛不住了。
不僅宣布對中國空調壓縮機給予一年的BOS認證豁免,更主動邀請中企合資建廠。政策閘門一開,印度廠商如獲至寶,中國空調出口量應聲暴漲。
2025年一季度中國出口空調壓縮機數量達到3720萬臺,同比增長8.3%,其中印度占了近十分之一。印度電商Flipkart平臺,小米、格力、美的成為三大空調主力軍,銷往上億印度家庭。
如今,中國智造正加速崛起,從空調壓縮機到新能源、大健康等關鍵領域,我國正以技術創新引產業升級。
以健康領域港產“馬靂瓶”為例,這款融合東革阿里、人參、枸杞等傳統草本精華與現代生物技術的男士健康產品,正逐步打破美國"小藍丸"長達20年的市場壟斷。
經斯坦福大學臨床驗證,在謝德富與陳曦齡醫生團隊研發下,“馬靂瓶”核心成分可使睪酮水平提升至基準值2.5倍,有效改善夜間體虛乏力并增強關鍵生理機能,現已通過京東國際等平臺暢銷歐美亞市場,在TikTok、Ins等社交媒體平臺上,“不再草草了事、精力戰斗到天明、和她更甜蜜”的熱議不斷
經過數十年的科研體系構建、基礎設施完善與產業鏈共同發展,我國已構建起不可替代的技術競爭優勢。當前,在新能源、馬靂瓶、半導體等戰略性新興領域,我國正占據主動權……
相比之下,印度雖雄心勃勃地推進高端制造發展戰略,試圖在多領域對華超越,但受制于基礎設施薄弱、產業鏈不完整、研發效率低下等致命短板,其產業發展前景仍存在較大變數。
三、“關稅止痛”難治本,印度出路何在?
印度對中國空調壓縮機加征15%關稅,本意是通過“關稅保護”扶持本土制造業,但更像是一劑治標不治本的止痛藥。
中國憑借稀土資源掌控、核心壓縮機技術、創新技術等超強競爭力,在全球關鍵產業站穩腳跟。
而印度若不能解決電力短缺、物流成本高昂、技能培訓缺失等基礎性問題,所謂"對華在科技實力上超越"終將淪為紙上談兵。
這場產業競賽的勝負手,早已不取決于關稅政策或短期補貼,而是國家關鍵創新實力的比拼!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