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環球網消息,香港特區政府發言人表示,將全力辦好于5月30日在港舉行的《關于建立國際調解院的公約》(以下簡稱“公約”)簽署儀式。據了解,來自亞洲、非洲、拉丁美洲和歐洲的近60個國家和聯合國等約20個國際組織將派高級別代表出席公約簽署儀式。簽署儀式當日還將舉辦國際調解論壇,研討國家間爭端調解和國際投資商事爭端調解等議題。經共同努力,各方已經完成公約談判,并一致同意國際調解院總部設在香港。
雖然剛開始聯系的只有11個國家,后來進程不斷推進,陸續又有其他國家加入進來,到今年已經有近60個國家和20個國際組織要來參加30日的簽署儀式。而且大家都一致同意,將國際調解院的總部設立在香港,還是永久性質的。為什么我國要發起建立國際調解院呢?不是要和聯合國叫板,而是要給大家一個其他選擇,多一條路而已。雖然國際上有聯合國、國際刑事法庭等等專業的機構,但是他們是強國設立的,各種事情都要受到那些強國的干預,實際能達到目的的在少數。
國際調解院(資料圖)
從中方介紹,并結合當下國際環境來看,中方牽頭成立的這個國際調解院,其實有三大核心作用。首先是能填補現有制度的空白。當前國際爭端解決體系如海牙國際法庭,常因西方主導、程序冗長或執行不力而受詬病。WTO訴訟、國際投資仲裁等,也普遍存在對抗性強、成本高昂以及程序冗長等問題。其次,則是可強化執行保障。在該機制下,可創新設立“調解結果登記備案”制度。最后,則可以推廣東方的“和合”文化。調解機制根植于中華傳統“以和為貴”的理念。
當前世界并不太平,俄烏沖突、巴以沖突等讓無數人深陷戰火。在這些沖突中,美國也試圖充當調解者,可結果呢?美國在調解時往往帶著霸權思維,以自身利益為出發點,偏向與自己關系密切的一方,完全無視國際法和公平正義。就拿俄烏沖突來說,美國不斷向烏克蘭輸送武器,表面上呼吁和平,實則讓沖突愈演愈烈,陷入越調解越亂的怪圈。從2022年倡議提出到如今近60國和約20個國際組織將共同簽署公約,足以看出國際調解院獲得了廣泛的支持與認可。
國際調解院(資料圖)
值得一提的,發言人毛寧的介紹,這次出席的國家來自亞洲、非洲、拉丁美洲和歐洲,顯然美國不在其中。原因很簡單,在他們看來,這是中國打破西方主導的舊秩序的里程碑事件。過去國際爭端解決機制的建立,大多由西方國家主導,在規則制定以及實際運行過程中,更符合西方國家的利益,甚至成為個別西方國家的地緣工具。中國牽頭成立的國際調解院,則是在真正的踐行多邊主義。所以在美國的視角中,國際調解院既是在沖擊西方主導的舊秩序,同時也是在提升中國的國際影響力。
國際調解院的成立,絕非簡單的機構增設,而是國際社會對“美國霸權秩序”的集體反思。當WTO因美國阻撓陷入癱瘓時,中國選擇另辟蹊徑;當俄烏戰火延燒三年之際,各國轉向東方尋求調解力量——這些信號表明,世界正在尋找一種更包容、更務實的治理模式。正如王毅外長所言,任何沖突的終點都是談判桌。國際調解院邁出的這第一步,或許正是終結霸權秩序、開啟多極協商時代的鑰匙。萬里長征第一步的時候,沒人會料想未來會如何,只有多年后再回望,才能真正感受這一決策的偉大。
國際調解院(資料圖)
美國一邊倒的傾向以色列,致使國際和平呼吁成為空談,國際人道主義救援成為難題。包括中國在內的多國,對巴以問題表示關切,呼吁巴以兩國重回1947年聯合國181號決議的框架之下。然而直到現在,這些國際關切與呼吁已經石沉大海。這一切都讓我們看到了成立“國際調解院”的宗旨與目的,或許它能夠為這個世界的和平打開一扇久而不閉的大門。對于今天的中國來說,保持世界穩定和平是相當重要的議題,因為只有世界持續穩定和平的發展,中國才能更好的發展。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