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吳彥祖放下影帝光環成為英語課主播,當曾志偉在直播間為網紅站臺賣貨。
曾被譽為“東方好萊塢”的港圈,墜落曲線令人唏噓。
那個靠《英雄本色》《喜劇之王》撐起華語電影半壁江山的黃金時代,究竟如何走到了今天?
一、港星集體開副業
“你是彭于晏,我是吳彥祖。”
這兩位明星憑借年輕時的帥氣,至今已經演變成網友之間互夸的流行語。
但是從吳彥祖自降身份成賣課網紅之后,興許這句話以后也要消失了。
今年3月份,吳彥祖在各個平臺開設“吳彥祖教英語”的賬號,預示著曾經的銀幕大佬開始步入教師行業。
吳彥祖售賣的課程價格為398元,共有84節課,每節課10分鐘。
開直播賣課時,吳彥祖直播間最高在線人數10w+,大家紛紛觀望和表示疑問。
“難道娛樂圈現在這么不景氣了嗎?”
網上對他這種做法產生了很大的負面評價,認為他憑借觀眾對他曾經演繹角色的喜愛,公然割韭菜,既是對自己不負責,也是對整個港星娛樂圈的不負責。
作為影視明星,他應該做的就是把戲拍好,把角色塑造好,把電影演好,而不是來賣課,給整個港娛帶了個壞頭。
古天樂曾經抱怨說現在的香港影視圈環境一塌糊涂。
即使是想拍電影也找不到投資方,即使拍了也很少有觀眾買單。
更不要提那些曾經出名的明星了,都因為收益不好慢慢選擇其他行業了。
曾志偉,作為曾經的“香港演藝人協會會長”,涉及編劇、導演、演員等各個職業,不僅來幫一個網紅賣假月餅,還全程表現得就像一個“新兵蛋子”。
2024年9月初,曾志偉與“瘋狂小楊哥”合作直播,共同推銷“香港美誠月餅”,結果搞成了虛假宣傳。
若行業內形成“棄主業從副業”的風氣,港娛所面臨的恐怕不僅是無片可拍的無奈,還有整個行業人才流失的惡性循環,更不要談迎接行業的春天。
畢竟,電影行業的繁榮既要靠演員也要靠行業本身,雙方齊發力才能讓香港電影起死回生。
而港星集體轉型的背后,折射出的不僅是個體選擇的轉變,更是整個行業生態的劇烈震蕩。
當銀幕巨星紛紛離場,我們想知道:
曾經輝煌的香港影視圈,究竟在哪些環節出了問題?
二、港娛現狀
上世紀 80年代至90年代末,是公認的 “港片黃金時代”。
那時候的香港電影圈,繁榮體現在各個角落:
—年產量常年超200部,1993年更是達到232部的巔峰,幾乎占據全亞洲電影產量的三分之一;
動作片、喜劇片、黑幫片、靈異片等類型百花齊放,成龍、周星馳等巨星頻出。
要是說那時候的港片是華語電影的天花板,一點都不為過。
反觀如今,2024年香港電影產量竟然銳減到27部!
差距如此之大,說明行業本身出現了很大的問題。
其中之一便是以上所說的演員的問題,不過也并非所有的演員都像他們那樣“忘本”,還有人仍然堅持在一線,用生命表達敬業。
比如吳耀漢身患嚴重的腎衰竭,每月要去醫院洗4次腎,心臟還裝著5個支架。
但82歲的他仍然帶病堅持拍戲,而他拍戲是因為熱愛,并非為了賺錢。
還有袁祥仁,如今正與肺水腫病痛抗爭。
他拍戲的時候每走幾步就呼吸困難,需要工作人員幫助才能夠繼續拍攝。
但即便如此,他仍沒有退休的念頭,還說要堅持拍到 100歲,這幾年更是在內地劇組之間來回奔波。
對比之下,行業的分化更顯殘酷:
有人在流量中尋找出路,有人在困境中守護初心,而香港電影的未來,正取決于這種堅守能否重新成為行業的共識。
如果港娛能好好宣傳這些榜樣,讓后起之星們看到,前方仍然還有老前輩在奮勇前行,那么他們興許也會有更大的動力來為香港電影事業奮斗。
除此之外,電影內容創作固步自封也是港片發展的痛點。
香港電影以動作片、喜劇片、黑幫片等類型片聞名于世,比如周星馳的《功夫》,至今仍然是影片中的經典。
但是隨著時代的不斷發展,香港電影內容仍然是這樣,甚至陷入了同質化、劇情老套、角色雷同,觀眾容易審美疲勞等一系列問題。
拿劉德華這些年的電影來說,演技自然是可以的,但是劇情上來說還是缺乏創新。
比如他的《暗潮洶涌》《追龍》《黑幫榮耀》都是“兄弟情義+黑幫火拼”的劇情。
包括他參演的警匪片,即使過程再怎么跌宕起伏,觀眾還是很容易能夠猜到后續。
可以說香港電影已經陷入了創新的誤區,依然以為自己還是21世紀前的自己,實際上它的競爭對手已經百家齊放了。
現在內地、東南亞、臺灣、日韓等電影都開始崛起并且演繹出屬于自己的特色,再也不是曾經香港電影一枝獨秀的時代。
顯然創新是一門躲不開的課題,如果香港的電影創作一直故步自封,只喜歡拍那些固定類型,固定套路的影片,那被市場淘汰真的是理所當然。
香港電影的沒落,是創作慣性、市場變遷、資本流動共同作用的結果。
而這樣的結果只有靠演藝圈的眾人,用更加重視的態度和更大程度的深耕,才能扭轉乾坤,讓香港電影煥發第二春。
結語:
雖然香港電影有些沒落了,但是行業的火種從未熄滅。
它藏在老戲骨對鏡頭的敬畏里,埋在青年導演試圖突破類型窠臼的嘗試中。
如果能讓資本回歸創作本質,讓演員重拾職業尊嚴,讓故事重新觸摸時代脈搏。
那個用鏡頭抒寫江湖恩怨、市井溫情的香港電影,或許還能在流媒體時代的夾縫中,尋回屬于自己的“黃金年代2.0”。
畢竟,觀眾從來不會拒絕好電影,只是在等待有人再次點燃銀幕的星光。
部分資料: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