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經濟運行面臨諸多挑戰的形勢下,濰坊逆勢而進。無論是去年地區生產總值突破8000億元的發展成績,還是先進制造業的技術迭代、現代農業的新質躍遷、城市品質的優化煥新,都蘊蓄著濰坊推進高質量發展的向上之氣。扛起經濟大市擔當,揮寫中國式現代化濰坊實踐的新答卷。
白浪河濕地
以新發展理念為舵,走在前,挑大梁
濰坊作為濟青發展軸帶上的腰部城市,不管是在區位上,還是戰略上,都具有著把資源優勢轉化為發展勝勢的稟賦,而對于肩負諸多國家戰略使命的城市而言,濰坊更是有著把中央和省委決策部署化為生動實踐的實干擔當和創新作為。
面對艱巨繁重的改革發展任務,濰坊牢記“心無旁騖攻主業”、拓展創新“三個模式”的殷切囑托,在推進高質量發展中準確全面貫徹新發展理念,主動服務和融入新發展格局,走在前,挑大梁,奮力打好革新突破的發展硬仗,方向精準,蹄疾步穩。
省級以上龍頭企業、特色產業集群、現代農業產業園、產業強鎮數量均居全省第1,先后獲評全國首批現代設施農業創新引領區、全國首個“區塊鏈+蔬菜”創新應用基地,建成全國首個農業服務貿易全球商通中心,農產品出口額連續6年超百億元。
濰柴雷沃智慧農業
濰企出海,萬里碧濤。濰坊著力提升開放能級,實施“濰企濰品出海”行動,2024年,組織1279家企業參加境內外展會114個,新增進出口實績企業495家,總量達6701家。跨境電商進出口額全省第三,獲評全省推動外貿穩定和創新發展成效明顯市。
北海路民主街立交橋
隨著京滬高鐵輔助通道開工建設,濰煙高鐵的建成,以濰坊高鐵北站為樞紐形成“米”字型快速鐵路網。濰坊港在全國率先打造零碳港口3.0示范區,作為世界級港口群重要支點的作用日益凸顯。“青濰空鐵快線”開通,“一城雙機場”的格局讓濰坊與廣闊世界的互聯互通更為便捷,成為雙循環重要節點城市。
濰坊港
2024年濰坊進入全國首批制造業新型技改城市試點,背后是推動科技創新與產業創新深度融合、加快發展新質生產力的孜孜探索。制造業發展經驗做法入選工信部全國20個實踐案例,濰坊牽頭的濰臨日智能農機裝備集群入選全國先進制造業集群,元宇宙獲評全省首批未來產業集群、數字產業集群。
主要經濟指標從2023年初落后承壓,到2024年逆勢上揚,GDP突破8000億元,濰坊干出了經濟攀高進位的躍升態勢,夯實了產業煥新升級的強市根基,展現的是一座城市堅實的底氣、拼搏的膽氣、奮進的勇氣。
以高質量發展為錨,創新機制抓落實
以集成改革破解發展難題,以機制創新推進工作落實,探索高質量發展的“濰坊解法”。
濰坊市堅持以科技創新引領產業創新,完善支持全面創新體制機制,深化創新鏈、產業鏈、資金鏈、人才鏈“四鏈融合”,以硬核科技提升現有生產力、催生新質生產力。
北大農業研究院濰坊現代農業山東省實驗室
現代農業高新技術實驗示范基地
聚力實施創新驅動發展、科教興市、人才強市三大戰略,引領建設全國重點實驗室等952家先進制造業、現代農業高能級平臺矩陣,打造科技創新策源地;依托全市高校、職業院校資源推進創新型城市建設,引進“工信七子”建設先進技術成果轉化基地,打造新興產業孵化地;出臺人才金政30條,開展智聯百校、濰坊人才日、山東大學濰坊日等活動,吸引領軍人才“筑峰”、青年人才集聚,打造才智涌流新高地。
放眼海外,對接國際高標準經貿規則。用好綜合保稅區、國家農綜區等平臺,深化“跨境電商+海外倉”“互聯網+海關”等改革,探索內貿企業拓外銷、外貿企業擴內需的互通機制,健全商務、貿促會、外辦、僑聯等部門單位聯合會商機制,加大制度型開放力度。探索促進農業開放發展的新體制、新措施和新模式,圍繞破解農產品進出口的堵點痛點,優化出臺35條監管措施,在全國率先試行“出口種植養殖基地監管社會共治”改革,出口農產品食品企業“審批改備案”改革,實現進出口食品“即報即放”、鮮活農產品“即驗即放”,中日農食產品檢驗檢測首次實現第三方結果互認。
聚焦營造適合創新創業創造的葳蕤雨林,濰坊市把優化營商環境作為“一號改革工程”,99%的申請事項“一次辦好”,3600多個事項全程“網上辦”“掌上辦”,1.1萬個事項“免證辦”,創新實施的服務企業專員制度讓政企“情連得更緊、心貼得更近”。健全完善支持民營經濟發展的政策機制,深化土地、資金、人才、數據等要素市場化配置改革,一批制約高質量發展的體制機制障礙有效破解。
統籌推進集成創新改革的“長期主義”,以機制抓落實,濰坊著眼發展所需、基層所盼、民心所向,聚焦產業轉型、民生改善、社會治理、城市管理等8個領域,106項“風起微萍”微改革事項以“小切口”撬動“大民生”。
發展鑄就輝煌,成績來之不易。濰坊在一場場革新硬仗中贏得發展主動,澎湃著城市進階突圍的發展動力。
以城市精神為引擎,“三支隊伍”拼主場
實干是最質樸的方法論。濰坊激揚“崇文尚德、惟實勵新、開放包容、自信圖強”的城市精神,用好干部、企業家和在外濰坊人“三支隊伍”,激發城市發展內生動力。
干部是抓落實的關鍵。市委、市政府堅持新時代好干部標準,牢固樹立“有為者有位、能干者能上”的鮮明導向,一大批敢為善成、為民服務、攻堅破難的優秀干部脫穎而出。連續選樹2批“敢為先鋒”“敢為先鋒集體”、150名“興村治社好書記”,18名個人、18個集體被省委組織部評選表彰為全省第三屆“擔當作為好書記(好干部)”和“干事創業好班子(好團隊)”。
“敢為精神”激發了廣大黨員干部的拼搏干勁,全市上下保持攻堅克難的昂揚斗志,敢打敢拼的硬核作風,在加快更好濰坊建設的奮進征程上奮勇爭先。
讓企業家站C位,讓企業家有地位。市委、市政府連續3年在全市新春第一會上表揚優秀企業和企業家,把每年11月1日定為“企業家日”,召開企業家大會,大力弘揚新時代企業家精神,以一座城的名義致敬企業家、禮贊奮斗者,讓企業家精神洋溢在濰水兩岸。
濱海亞洲最大無軸摩天輪
作為領軍國內同行業的企業家,張恭運帶領豪邁集團以科技創新為引領,在攀登科技高峰的征程中展現出報國擔當;鄭和平、鄭思敏兩代企業家40年接續奮斗,帶領得利斯發展成為濰坊市第一家中國馳名商標企業、全國食品行業的航母型領軍企業,聯農帶農共富,詮釋企業家社會責任;陳良帶領富源增壓器公司專注深耕細分領域,以攻堅克難精神打開海外市場……
廣大企業家砥礪前行,與城市休戚與共,帶領企業和職工搏擊風浪、銳意創新,挺起了產業躍升的強市脊梁,釋放了向新提質的澎湃動能,詮釋了愛濰興濰的風骨情懷,為全市高質量發展貢獻了硬核力量。
濰坊市重視發揮在外濰坊人的作用,密切聯系北京、上海、廣州、深圳、杭州等全國重點城市的異地濰坊商會、同鄉會,搭建信息溝通、經貿交流、“雙招雙引”的橋梁。連續舉辦四屆濰坊發展大會,邀請濰坊在外杰出人士代表參加市兩會,廣泛聯絡濰坊在外各界知名人士,促成1300多名濰商返鄉創業,達成項目200多個。
走出去,引進來,千萬濰坊人正用汗水澆灌收獲、以實干篤定前行,合力描繪厚積薄發、蓬勃向上的更好濰坊新圖景。
文/高文 孟祥風 石瑩攝/王曉光 鞏建國 楊小凡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