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部和文物保護有關的電視劇正在熱播當中,而劇中和陜西有關的元素,也很快在社交媒體上被網友們分享刷屏。
無論是劇中陜西話、陜西美食、陜西籍貫的演員還是和陜西、西安有關的一切,對于陜西文旅、西安文旅來說,顯然,又是一波潑天的富貴(盜墓)流量。
這就是正在熱播當中的電視劇《護寶尋蹤》,值得一提的是,這部電視劇雖然是盜墓題材,但核心主題還是在于文物保護,以國內尤其是陜西各個重大考古發現為故事原型,圍繞著考古人員的工作生活展開,還是相當有主旋律色彩。
電視劇《護寶尋蹤》的故事以陜西關中平原為敘事舞臺,講述了兩代考古、文物保護工作者與文物犯罪團伙之間近 20 年的博弈。
劇中對白鹿原尹村大墓及周邊古跡遺存進行保護、勘察、研究,其中 “亞字形” 大墓的原型,就是漢文帝霸陵,涉及西漢黑陶俑等文物的情節,原型也來自 2001 年西安市灞橋區江村大墓的真實案件。
劇中主角們通過地表建筑、出土文物、文獻記載等科學佐證,拼接碎片化線索揭秘歷史真相,更是體現了陜西考古工作者嚴謹的科學態度。
很顯然,隨著電視劇的熱播,西安、陜西在劇中有關的古墓,應該都會迎來一波不錯的流量,相信也會有忠實的觀眾和粉絲會來到西安、陜西實地打卡。
不過實際上,古墓主題的旅游路線和產品在西安乃至陜西來說,確實除了兵馬俑、乾陵等為數不多的幾家之外,還不算多,原因應該是礙于古墓被盜和考古挖掘后實地現場條件的限制,以及文物保護的需要,不太可能迎接和接待大批量的游客客流。
但其實還有很多其他的方式方法也能夠解決:
比如在陜西的博物館、文化廣場等地舉辦與電視劇相關的線下活動,如文物展覽、考古體驗活動、劇中場景還原展示等,邀請演員到場與觀眾互動,增強觀眾的參與感和體驗感。
同時,開發與劇中文物相關的文化衍生品,如西漢黑陶俑的復制品、以劇中 “亞字形” 大墓為原型的文創產品、印有劇中文物圖案或考古元素的文具、服飾、飾品等。
旅行社等旅游機構更是可以設計 “《護寶尋蹤》考古文化之旅” 旅游線路,將劇中涉及的考古遺址、博物館等串聯起來,如西安博物院、漢文帝霸陵遺址等,安排專業導游講解,打卡劇中同款故事發生地,讓游客親身感受劇中的文物保護場景和歷史文化氛圍。
如果電視劇繼續火爆的話,甚至可以考慮建設以考古和文物保護為主題的公園或體驗中心,還原劇中的一些場景和考古過程,讓游客通過沉浸式體驗,了解考古工作的艱辛和文物保護的重要性,同時設置互動游戲、模擬考古等項目,增加趣味性。
陜西、西安完全可以借勢《護寶尋蹤》的熱度,以“文物為本、體驗為核、科技為翼”,將劇中虛擬的護寶故事轉化為可感知、可參與、可收藏的文旅消費鏈。
同時通過“影視+文旅+科技”的三維聯動,不僅能讓游客從“看劇人”變為“護寶人”,更能將陜西的文物資源轉化為具有持久生命力的文化IP,實現從流量到留量的跨越,更能夠給西安、陜西文旅帶來更加豐富的旅游產品和服務。(圖片來源網絡)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