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網上有個事兒鬧得沸沸揚揚,泰國前總理英拉被法院判賠100多億泰銖(約合22億人民幣)。這事兒到底咋回事兒呢?咱今天就來聊一聊。
事情需要從2011年說起,英拉當時剛當上總理,就推出了“大米抵押計劃”,說白了就是政府以高于市場價30%-40%的價格收購農民大米,想讓農民多賣點錢,穩定糧價,刺激經濟。這政策初衷是好的,畢竟泰國是農業大國,農民日子過得咋樣直接影響國家穩定。英拉在社交賬號上也說,這政策是為泰黨的主張,內閣討論過,憲法也允許,就是想幫2000多萬農戶提高生活質量,讓孩子們能上學,別再為溫飽發愁。
可誰能想到,這政策后來出了岔子。國際米價暴跌,再加上執行過程中可能有漏洞,最后泰國財政損失了超200億泰銖。這事兒就像滾雪球一樣,越鬧越大。2014年泰國發生政變,英拉被趕下臺,這事兒就成了她的“罪狀”之一。
5月22日,泰國最高行政法院做出判決,讓英拉賠100多億泰銖。可英拉覺得這事兒特別冤,她在回應里說,當天正好是政變11周年紀念日,這判決就像一記耳光打在她臉上。她根本不是這案子的被告,之前中央行政法院都裁定她不用賠,現在卻讓她背這莫須有的債。她還說,大米抵押項目是聯合委員會的決定,政策執行層層分化,她一個總理不可能管到所有細節,憑啥讓她一個人擔責?
更讓她心寒的是,政變后有消息說,當時的政府把好米當爛米賣,倉庫里1890萬噸大米被低價出售,差額高達1000億泰銖,可這事兒到現在都沒查清楚。英拉說,這100億她一輩子都還不完,她盡心盡力為老百姓做事,咋就落得這么個下場?
這事兒在網上炸開了鍋,網友們議論紛紛。有網友說:“這個賠償為啥要英拉來承擔呢?真正的罪魁禍首就是政變奪權的巴育一伙,泰國法院存在不合理的判決。”還有人覺得:“很多事情都是好人沒好報,只因壞人心狠手辣,陰險狡詐。”不少人支持英拉,覺得責任不該她一個人擔,這是國家行為,要是讓她背鍋,以后誰還敢為老百姓辦實事?
也有網友比較理性,提到國際米價暴跌和執行漏洞是導致損失的原因,英拉作為決策者確實有責任,但判她賠這么多錢有點過分。還有人拿“大米換高鐵”說事,說這事兒被誤解了,其實是政府間的合作項目,和英拉個人沒啥關系。
從咱普通人的角度看,這事兒挺讓人感慨的。英拉作為民選總理,一心想為農民謀福利,結果卻被政治斗爭裹挾,成了權力博弈的犧牲品。泰國這事兒也讓我們看到,政治斗爭一旦摻和進來,司法公正就很難保證。英拉說,如果民選總理都得不到公平正義,那普通老百姓就更沒保障了,這話真是說到點子上了。
希望這事兒能有個公正的結局,也希望泰國能早點走出政治動蕩的怪圈,讓老百姓過上安穩日子。畢竟,一個國家的好壞,不是看權貴有多有錢,而是看大多數人的生活咋樣。英拉這事兒,值得我們深思。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