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2日,2025年“時代光影 百部川揚”進基層、進企業、進高校宣傳活動走進德陽中江縣。作為特級英雄黃繼光的故鄉,中江縣以非遺技藝、山水稟賦與產業創新為筆,繪就了一幅“產城共興、文旅共融、城鄉共富”的高質量發展畫卷。
“一碗面”托起鄉村振興夢
距中江縣城3公里的東北鎮覺慧村,因傳承千年的中江手工空心掛面聞名遐邇。作為國家級非遺技藝和地理標志產品的核心產區,全村現有80余戶掛面生產戶、5家掛面企業,年產量達200萬斤,年產值超2000萬元。
近年來,中江縣以掛面村為核心,打造輻射5平方公里的農文旅融合示范區,建成6.8公里骨干道路、田園景觀、五星級溫泉酒店及“御面商業街”,形成“產業興、生活美”的鄉村振興樣板。
“我們通過‘黨支部+國企+民企+農民’四位一體機制,統一運營管理,帶動村集體和村民增收。”掛面村融合發展示范區管委會產業發展部部長劉洋介紹。
2024年,掛面村接待游客55萬人次,秋冬時節,村內銀絲垂掛、清香四溢的豐收景象更成為游客爭相打卡的“非遺風景線”。
“一條渠”激活文旅新引擎
從滋養萬頃良田的“巴蜀新春第一渠”,到承載音樂與生態的文旅地標,人民渠見證了中江發展的時代蝶變。
位于凱州新城核心區的中央音樂山谷,占地1200畝,以“音樂讓歷史流進未來”為定位,集結朱小地、青山周平等國內外知名建筑師,打造“一湖八景”空間格局,涵蓋人民渠渡槽博物館、西創樂谷、野火鎮等八大特色場景。
“音樂谷不僅是市民的文化客廳,更是產業發展的‘活力引擎’。”凱州文旅集團副總經理孫堯表示,項目采用“明星建筑師+流量建筑+復合業態”模式,2024年10月開放至今,商業板塊營收近800萬元,帶動就業300余人。
其中,萬人級金色音樂草坪、西南最大音樂產業聚落“西創樂谷”,以及融合川西民居風格的錦巷商業街,已成為成渝地區文旅新名片。
五一假期,“去山谷”系列活動吸引游客超7萬人次,線上傳播量破1.5億次。
“多業興”筑牢縣域經濟基底
作為全省縣域經濟“優等生”,中江縣2024年GDP達488.5億元,增速7%,穩居“西部百強縣”第54位。其高質量發展背后,是工業、農業、文旅的協同發力。
凱州新城與中江高新區“雙擎驅動”,形成裝備制造、電子信息、食品醫藥三大百億產業集群。德陽凱達門業年產金屬門300萬樘,穩居全國非標門生產基地龍頭;四川宏發電聲控制繼電器全球市場占有率7%,連接器產品直供華為、中興。
凱北糧油現代農業園區連片種植優質糧油3萬畝,稻漁綜合種養基地5000畝,糧食總產連續18年全省第一。年豐食品公司年加工油菜籽30萬噸,帶動10余鄉鎮4.8萬戶農戶增收。
繼光湖“小千島湖”、石林谷“東方羚羊谷”、芍藥谷萬畝花田,構建“望山見水”的田園之城,全縣林木覆蓋率超40%,空氣質量優良率常年達90%以上。
當前,中江正以“全省縣域經濟發展先進縣”為目標,搶抓成渝雙城經濟圈、成德眉資同城化等戰略機遇,聚力建設“德陽市域副中心”。
從非遺掛面的匠心傳承,到音樂山谷的時尚脈動,中江以實干為弦,奏響了一曲“產城人”和諧共生的奮進樂章。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