邵陽武岡市司馬沖鎮江子口街,一家名為新潮美發店里,老板張成元卻憑借著“守舊”出了名,不是他的技術不過硬,而是堅持20多年,5元理發不漲價,好口碑贏得了大家的喜愛。
△22日,張成元正在幫村民理發。
22日,記者聯系上了張成元,電話里的張大哥語言質樸,談及不漲價的原因,他說:“村里很多都是老人,收入不高,而且在農村,每天能有這么多收入也足夠了。”
今年56歲的張成元是武岡龍溪鎮大坪村人,1988年,他跟著舅舅學習理發技術,“舅舅對我非常嚴格,他說一要把手藝做好,二要對人有禮貌,品德要好。”學成之后,舅舅便把店鋪留給了張成元,這一接手,就是30多年。
理發店的價格也從最初的幾毛錢,到2000年漲到了5元,雖然物價在不斷變化,但是張成元的理發價格始終沒有漲,而且男女同價,“有些人會偷偷多給我一些錢,8塊,10塊的都有,但是我都退回去了。”張成元說。
“這里的水電、房租價格都不高。”張成元告訴記者,這也是支撐他低價剪發的原因之一。房租大約3500元一年,水電一年也花不了多少錢,開支也不大。“我每天多做一點就好了,多剪幾個頭發。”靠著勤勞踏實,張成元的理發店收獲了很多鄉親的歡迎。從6點起床,到晚上9點半關門,多年如一日,這個小店承載了張成元太多的回憶。
△張成元的店面很簡單,不大的空間里十分干凈。
除了在店面接待顧客,張成元還為行動不便及偏遠山村的顧客提供上門服務。
年近50歲的譚大姐就是其中一位,32年前,譚大姐跟隨父母,搬到了司馬沖鎮,因有疾病,腿腳不便的她只能靠拄著拐杖,緩慢行走。從那時起,和譚大姐是鄰居的張成元就經常上門幫她剪頭發,后來譚大姐父親也因病落下了殘疾,于是,張成元上門幫他們一家剪頭發。
再后來,哥哥因事故去世,家庭遭遇重大變故的譚大姐逐漸變得封閉了起來,少與外界接觸,但是她對于張成元始終是十分信任的,“她父親臨終前,她給我打了電話,讓我幫他父親剪頭發。”張成元說。
70多歲的戴爺爺也是張成元上門的老主顧,老人年邁多病、腿腳不便,隔三差五,張成元便帶上全套“裝備”,幫戴爺爺剪好頭發,整理好胡須。“他的手藝很好,上門服務也只收5元,很感謝他。”戴爺爺提到張成元總是贊不絕口。
“我從來沒想到退休的事,只要大家需要我,我就會一直幫大家剪頭發。小孩子長大了,去外面掙吃的了,我們就留在村子里,每天有一點收入,很滿足。”談及未來,張成元并沒有想太多,5元的價格也會一直保留下去。靠著一把剪刀,一個推子,守護鄉親們的“頭等大事”,多年來的堅守,在不大的理發店里,張成元也闖出了他的廣闊天地。
瀟湘晨報記者鄧舒文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