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2日,由湖南省文化和旅游廳主辦、湖南省藝術研究院(國家藝術基金湖南項目管理辦公室)承辦的2026年度國家藝術基金申報培訓大會在長沙實驗劇場舉行。湖南省文化和旅游廳黨組成員、副廳長周志勇出席會議并講話,國家藝術基金管理中心副主任楊舟賢作專題授課,會議由湖南省文化和旅游廳二級巡視員向才平主持。
△5月22日,2026年度國家藝術基金申報培訓大會在長沙實驗劇場舉行
本次培訓覆蓋湖南省各級藝術單位,參訓人員包括各市州文旅廣(體)局分管領導、藝術科負責人,省市級藝術院團、美術館、畫院、高等院校藝術學院負責人,以及民營藝術團體、文化企業代表等。
會議全面總結了近年來湖南省國家藝術基金申報工作成果。2025年度湖南省共申報國家藝術基金項目309項,同比增長14%,進入復評項目38項,最終立項12項,獲資助金額1729萬元,孵化出《熱血當歌》《皿方罍》等一大批彰顯時代精神、傳遞湖湘氣韻的精品力作。
為提高國家藝術基金項目申報水平,去年湖南通過開展片區輔導會、線上咨詢、重點項目輔導座談會等各類培訓活動30余場,覆蓋基層單位400余家。通過下沉基層、專家問診、分片輔導等方式,切實打通政策落地“最后一公里”。此外,湖南省文化和旅游廳藝術處和省藝術研究院還組建答辯服務專班,深度跟蹤督導往年立項項目進展,召開資助項目跟蹤指導會,完成了309項申報材料審核,精準指導12個項目視頻答辯,推動項目申報通過率達92%。
本次培訓會議還對2026年度基金申報工作提出具體要求。周志勇表示,國家藝術基金是推動藝術創作、人才培養和藝術交流的重要平臺,湖南近年來累計獲資助項目數量和金額均位居全國前列,但仍需進一步挖掘本土文藝資源、優化項目儲備、提升申報水平。他要求,各級單位要加強統籌協調,聚焦湖南特色文化,打造更多彰顯時代精神、展現湖湘韻味的精品力作。
楊舟賢以《國家藝術基金申報政策與實施要點》為題,結合全國優秀案例,系統解讀了2026年度申報指南的新變化、新要求。他強調,申報項目需緊扣“十四五”藝術發展規劃方向,注重思想性、藝術性和創新性的統一,并針對舞臺藝術、傳播交流推廣、藝術人才培訓等不同資助類別,詳細剖析了申報材料準備、預算編制、實施流程中的關鍵環節。
“后續我們將建立常態化輔導機制,通過案例分享、專家預審等方式,持續提升項目申報質量,為湖南沖刺2026年度國家藝術基金資助打下堅實基礎。”湖南省藝術研究院院長、國家藝術基金湖南項目管理辦公室主任鄒清華說。
國家藝術基金是我國規格最高、領域最廣、體量最大的公益類藝術基金。自誕生之始,就承擔著繁榮社會主義文藝、服務人民群眾、鑄就藝術高峰的崇高使命,是新時代藝術事業重要的“風向標”“孵化器”和“發動機”。
十年來,得益于國家藝術基金的大力支持,湖南在繁榮藝術創作、促進作品推廣、培養文藝新人等多方面取得了長足的進步。湘劇《月亮粑粑》主演王陽娟獲第15屆“文華表演獎”,《忠誠之路》編劇盛和煜榮獲“文華編劇獎”;花鼓戲《桃花煙雨》《蔡坤山耕田》《夫子正傳》編劇曹憲成、吳傲君、徐瑛分獲第23、24、25屆曹禺劇本獎;京劇《向警予》主演張璇獲第30屆中國戲劇“梅花獎”;皮影劇《人魚姑娘》囊括全國木偶皮影優秀劇(節)目展演全部獎項,皮影戲《雀之靈》入選參加了國家藝術基金設立10周年優秀小型節目展演;民族歌劇《英·雄》《半條紅軍被》、舞劇《桃花源記》、油畫《瀟湘八景》、版畫《百年長沙》、歌曲《一路上有你》、傳播交流項目《湖南百年》、舞劇《熱血當歌》等藝術精品走出湖南、走向全國;大批學術熱情高、藝術功底深、創新精神強、家國情懷濃的編劇、導演、戲曲、書法、美術人才等成長為“文藝湘軍”的中堅力量。
瀟湘晨報記者陳張書 通訊員章琳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