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
村規民約雖然是基層末梢最小的“法細胞”,卻關系著社會工作的大治理。
從三湘四水的偏遠村落,到繁華都市的社區街巷,村規民約(居民公約)浸潤著人間煙火,凝練著群眾智慧,丈量著文明高度,成為基層良法善治的重要助力。即日起,本報特別策劃“小村規大治理”專欄,記者將循著村規民約的脈絡,深入探尋湖湘大地基層治理的獨特密碼。
如今,在小區停車棚內整齊停放的電動自行車。
曾經,這里是電動自行車亂停亂放的“重災區”;如今,上千輛電動自行車在多個標準化車棚內整齊停放。從亂停飛線到規范有序,長沙市雨花區黎托街道幸福里社區用一紙居民公約,為超4萬人的大型小區破解了電動自行車治理難題,成功解鎖基層治理的“幸福密碼”。
近日,湖南法治報記者實地走訪幸福里社區,切身感受社區基層治理如何用“軟約束”實現“硬改變”。
亂象叢生
高密度社區的治理之困
5月的幸福里社區,綠樹成蔭,孩童嬉戲。在萬科魅力之城小區,記者見到了規劃一新的電動自行車停車棚,車輛整齊排列,充電樁有序運轉。“以前,小區隨處可見亂停亂放的電動自行車,不僅不美觀,還有很大的安全隱患。現在有了停車棚,大家停車和充電方便多了,也更安全、有秩序了。”站在整潔的停車棚邊,居民楊小蘭笑容滿面地說。
幸福里社區作為2020年成立的“年輕社區”,轄區內僅有萬科魅力之城一個小區,卻居住著1.2萬戶4萬余人。目前共有89棟住宅樓、12個住宅+商業片區。人口密度大,流動人口復雜,基層治理的難度不言而喻。
幸福里社區黨總支書記、居委會主任周丹云透露,萬科魅力之城小區自2013年起陸續建成,由于居住人口密集,電動自行車停車、充電亂象尤為突出:小區單元門口橫七豎八停滿電動自行車,消防通道常被堵得水泄不通;抬頭望去,高懸的充電線如同危險的“空中蛛網”,既影響環境美觀更暗藏嚴重安全隱患。因亂停亂放、違規充電等問題,還曾引發多起鄰里糾紛,讓社區工作人員頗為頭疼。
“我在小區住了5年,曾見過居民把電瓶拎回家充電,晚上睡覺都讓人不踏實。”居民鄭蓉輝的擔憂,折射出過去社區的治理痛點。
如何讓1.2萬戶居民達成共識?幸福里社區近年來堅持黨建引領,積極探索創新治理路徑,居民公約成為他們破解困局的關鍵抓手。
在社區黨群服務中心門前的宣傳欄里,記者一眼便看到了張貼在醒目位置的居民公約。該公約以通俗易懂的語言,將愛黨愛國、鄰里和諧、移風易俗、平安建設等內容編成朗朗上口的條文,其中“規范停車,安全充電”的條款更是引發居民共鳴。
共識凝聚
從紙上條文到心中準則
“公約不是社區說了算,而是居民共商共議出來的。”周丹云介紹,在社區黨總支組織的多次黨員大會、居民代表會議上,她深入剖析電動自行車“亂停亂充”的安全隱患,居民圍繞停車區域規劃、充電費用定價、違規處罰機制等內容展開熱烈討論、各抒己見。經過多輪協商研討,“規范停車,安全充電”這一內容確定寫入社區居民公約,為亂象整治奠定制度基礎。
面對人口眾多的大型小區,怎樣確保居民公約得到有效落實?
社區聯合物業搭建起“線上+線下”立體宣傳矩陣:線下在轄區宣傳欄、小區單元樓道墻壁上張貼公約內容,發放宣傳手冊。同時結合民法典宣傳,定期向居民介紹違規充電引發安全事故的典型案例,強化居民的消防安全意識;線上通過網格微信群持續推送居民公約相關信息,讓公約內容和法治理念滲透到日常生活中,潤物無聲地逐漸深植居民心中。
“現在大家都自覺遵守公約,電動自行車停放規范了,違規充電現象也幾乎看不到了。如果看到有人在小區亂停放,我們都會主動上去勸阻。”居民廖爹爹口中的變化,印證了公約的影響力。
居民在社區宣傳欄前仔細閱讀居民公約。
“有了居民公約約束,居民主動參與社區治理的積極性顯著提升。”在周丹云看來,這一紙居民公約,不僅破解了電動自行車管理的難題,更凝聚起社區治理的廣泛共識。
約出實效
從制度設計到民生改善的跨越
制定居民公約僅是起點,單靠居民自覺遠遠不夠,配套硬件設施升級才是破解亂象的“關鍵拼圖”。
社區迅速啟動停車棚擴建與充電樁安裝工程。施工伊始便遭遇選址困境:部分居民擔憂車棚占用綠化空間,有些習慣就近停車的住戶更是對遠離單元門的規劃提出異議。萬科物業魅力之城項目經理謝牡回憶:“當時還有居民直接質疑物業的權限,工作推進相當困難。”
面對阻力,社區與物業成立協調小組,工作人員帶著設計圖紙逐戶溝通,著重說明車棚建設的核心目標是守護居民生命財產安全。物業同步作出承諾,車棚建設不會縮減現有綠化面積,還將增設綠植景觀。經過工作人員一次次不厭其煩地上門溝通,最終用耐心和誠意贏得了居民的理解與支持。
社區還聯合派出所、物業公司召開10余次居民協商議事會,完成了小區12個庭院的電動自行車停車區劃線、車棚建設與充電樁增設工作。“目前整個小區有近30處電動自行車棚,大車棚能停百余輛,小的也能停20多輛,加上其他可停放電動自行車的空坪處,共計可停放1800余輛。”周丹云說,車棚選址安全第一,兼顧便民,讓居民能自覺自愿停放其中。后續,社區還會根據居民需求,增設新的停車棚。
記者走訪萬科魅力之城·心悅里的電動自行車停車棚時看到,棚內配備了滅火器、滅火毯、消防鐵鉤等消防設施,并在醒目位置張貼了預防電動自行車火災“七個嚴禁”宣傳單,強化車主的安全意識。
謝牡介紹,居民在停車棚內可直接掃碼充電,充電費用根據電動自行車功率大小分標準按月收取。為確保安全管理,小區物業與第三方企業簽訂了電動自行車充電站合作協議,構建了“四方共管”機制——街道安監部門負責監督、社區統籌協調、物業日常管理、企業技術維護,共同保障充電設備及配套電表的運行安全。此外,物業還安排專人在停車棚進行看管和巡邏,全方位筑牢安全防線。
“一個小約定,守護大幸福。”如今,居民公約已成為社區治理的一把“金鑰匙”,從垃圾分類到文明養犬,越來越多居民主動參與議題討論、監督公約落實。“當居民從旁觀者變成參與者,基層治理就有了源源不斷的動力。”周丹云如是說。
來源:湖南法治報(文/全媒體記者 譚好 見習記者 劉帥)
一審:米露嘉
二審:陳佳婧
三審:戴志杰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