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敖漢旗四道灣子鎮“莊稼院宣講團”延續基層宣講熱潮,以“文藝賦能新風尚 寓教于樂潤民心”為主題,創新開展沉浸式文化宣講活動。村民化身“莊稼院藝術家”,用三句半、歌聲和詩歌朗誦等多元形式,讓文明理念在歡聲笑語中入腦入心。
三句半里話新風,俚語鄉音敲警鐘
“鑼鼓一 敲連天響 ,各位朋友聽我講,移風易俗新模樣,真敞亮!”活動在清脆的腰鼓中開場。由村民趙清香,趙艷青,周秀榮,李亞輝自編自演的三句半《移風易俗譜新篇》直擊高價彩禮、厚葬薄養等陳規陋習: “ 彩禮攀比害處大,父母負債壓力大,兒女幸福才重要,別犯傻! ” 幽默詼諧的表演逗得鄉親們笑聲不斷,卻也讓大家在共鳴中反思舊俗弊端。李清山大爺拍著大腿點贊: “ 這節目比說教管用!道理都藏在段子里,一聽就明白。 ”
歌聲嘹亮頌生活,農家小院飄佳音
“我們都有一個家,名字叫中國……”村民趙清香用她清亮質樸的歌聲演唱經典歌曲《大中國》。“你看這歌詞里的‘兩條龍’,可不就像咱田里的灌溉渠!”種糧大戶王志山大哥笑著插話道,“以前覺得‘大中國’很遠,現在唱著歌才發現,好日子就在咱身邊呢!”
余韻未散。在大家的熱情推舉下,63歲的賈生大爺略顯靦腆地站到人群中間,“那我就唱首《黨啊,親愛的媽媽》吧。”他略帶沙啞的嗓音緩緩揚起:“黨啊黨啊,親愛的媽媽……”一曲終了,掌聲中有人喊“再來一段”,賈生大爺卻擺擺手,粗糙的手掌在衣角蹭了蹭:“咱農民不會說漂亮話,這歌就是俺的心里話。”陽光掠過他眼角的皺紋,照得農家的小院格外亮堂,正如他歌聲里藏著的,對這片土地最質樸的熱愛與感恩。
詩聲朗朗抒家國,赤忱心聲向祖國
“你是南湖紅船的燈火,是大漠胡楊的堅韌,我親愛的祖國……”村民宋桂艷深情朗誦詩歌《那是我的祖國》,字句鏗鏘間,將現場氛圍推向高潮。她以飽含情感的語調,串聯起革命先烈的熱血征程與家鄉土地的時代變遷,青磚灰瓦映新日,政策春風潤鄉壤,萬家燈火共安康。宋桂艷的演繹不僅勾勒出祖國山河的壯麗畫卷,更以本土化視角,將惠民政策落地后的鄉村新貌娓娓道來。聽眾紛紛屏息聆聽,村民陳杰感慨:“這詩里有咱老百姓的日子,更有咱們家國同心的底氣!”現場掌聲此起彼伏,愛國之情在朗朗詩聲中層層激蕩。
活動中,宣講團成員還穿插開展“文化知識問答”,將移風易俗、民族團結等內容融入趣味互動。村民們在搶答中加深認知,更是積極主動許下“婚事新辦、鄰里互助”的承諾。
“用鄉音傳黨音,以文藝聚民心。”鎮相關負責人表示,“莊稼院宣講”活動目前已開展第二講,反響熱烈,累計吸引300余名群眾參與,活動中新招募村民志愿者23名,收集文明建議20余條,成功讓文化“軟實力”成為鄉村治理“硬支撐”。下一步,“莊稼院宣講團”將持續挖掘本土文化資源,打造“理論+文藝+實踐”的特色宣講模式,讓文明新風吹拂田間農園,為鄉村振興注入精神動能。
來源:敖漢旗婦女聯合會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