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權,這位偉大的無產階級革命家、軍事家,在中國革命歷史長河中留下了濃墨重彩的一筆。他是八路軍在抗日戰場上犧牲職務最高的指揮員,用生命譜寫了壯麗的抗戰篇章。
左權,1924年加入共產黨。黃埔軍校第一期畢業生,曾赴莫斯科留學,1930年回國后任紅一軍團參謀長和代軍長等職。他親歷長征,參與指揮強渡大渡河、攻打臘子口等戰斗。抗日戰爭爆發后,左權任八路軍副參謀長、八路軍前方總部參謀長,輔佐朱德總司令、彭德懷副總司令指揮八路軍開展抗日戰爭。他參與指揮百團大戰,協助彭德懷給日軍以沉重打擊,在指揮黃崖洞保衛戰中創造以少勝多的成功戰例,成為反“掃蕩”的模范戰斗。
在其軍事生涯中,左權撰寫《埋伏戰術》《論軍事思想的原理》等40余篇軍事著作,被譽為“有理論修養同時有實踐經驗的軍事家”。毛澤東贊揚左權“吃的洋面包都消化了”“硬是個‘兩桿子’都硬的將才”!
左權不僅是一位英勇的將領,更是一位深情的兒子、丈夫和父親。他生前留下14封家書,這些家書是他內心世界的真實寫照。1930年,他在離開上海前往閩西蘇區工作前寫給自己大哥,“我雖回國,卻恐十年不能還家,老母贍養,托于長兄,我將全力貢獻革命。”在他犧牲的3天前寫給自己的妻子劉志蘭,“志蘭!親愛的,別時容易見時難,分離廿一個月了,何日相聚,念、念、念、念!”在信中,他向家人表明,自己所做的事情是拯救民族的大業,是必須為之付出一切的事業,也傾訴著對親人深深的思念與牽掛。這些家書成為那段悲壯歷史的珍貴見證,展現了他在戰火紛飛中堅守的家國情懷。
1942年5月,日軍糾集3萬多兵力,分五路向八路軍總部進行報復性大“掃蕩”企圖“圍剿”中共中央北方局和八路軍總部。總部決定突圍,由左權負責指揮。在指揮機關突圍轉移的激烈戰斗中,他不顧個人安危,始終堅守在指揮崗位上,全力組織部隊突圍。25日,當大部分人員已經成功轉移,他為了營救落在后面的同志,返回遼縣十字嶺頂峰,不幸被彈片擊中頭部,壯烈犧牲,年僅37歲。左權犧牲的噩耗傳出后,華北千百萬軍民十分悲痛,深切地懷念他、紀念他。周恩來稱他“足以為黨之楷模”,朱德贊譽他是“中國軍事界不可多得的人才”。為紀念左權,晉冀魯豫邊區政府決定將山西遼縣改名為左權縣。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