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沈陽5月23日電 題:東港草莓的“綠色通行證”
新華社記者高爽、齊琪
22日8時,遼寧省丹東市東港市圣野漿果專業合作社車間里一派熱鬧景象,工人們有序揀選草莓,裝箱送入冷庫預冷;14時,1600斤草莓被裝上冷藏車,經陸運送達深圳口岸后出口至香港。預計25日上午,這批草莓便可出現在當地商超貨架上。
“去年11月份至今,本輪草莓收獲季已接近尾聲。這幾個月,我們合作社銷售的草莓出口和內銷差不多各占一半。”圣野漿果專業合作社經理孟祥國說。
東港草莓外觀呈心形,鮮美紅嫩,果肉多汁,含有特殊的濃郁水果芳香,具有種植規模大、品種豐富、鮮果上市時間長等特點,為中國地理標志產品。
丹東市圣野漿果專業合作社的工作人員打包剛剛采摘的草莓。新華社記者 陳為 攝
種植面積穩定在20萬畝左右、鮮果年產值超60億元、10萬余農戶從事草莓生產,東港草莓產業成績耀眼。
來到圣野漿果專業合作社草莓大棚,記者看到,智能溫室大棚的通風口根據棚內溫度自動打開或關閉;智能化水肥一體化設備可根據作物不同生長期對微量元素的需求,定量配比水肥,沿著專用管道輸送到草莓苗前,實現精準滴灌;以珍珠巖、椰糠等基質配比出的土壤為草莓苗提供充足養分供應的同時,可有效避免土傳病害。
“讓市場接受東港草莓,果品質量永遠是第一位。”遼寧草莓科技研究院副院長刁玉峰表示,傳統草莓種苗繁育模式存在病毒代際遺傳積累的弊端,在政府有關部門的支持下,該院每年向農戶提供20萬棵無性繁殖草莓苗,以保障草莓產量和品質。
同時,為降低果蔬農殘、減少化學藥劑使用,東港地區很多草莓種植大棚采用生物防治方法減少病蟲害。“比如投放捕食螨用以捕捉啃食草莓苗的葉螨,效果很好。”刁玉峰說。
圖為丹東市圣野漿果專業合作社連片大棚(無人機照片)。新華社記者 陳為 攝
優良的果品品質,給了草莓產業從業者“走出去”的勇氣。“遼寧省商務廳等部門搭建交流協商平臺,海關根據果園注冊備案信息向海外推介我們的產品,商戶們主動參加展會拿出口訂單。大家齊心協力,東港草莓已經出口到馬來西亞、印度尼西亞等地。”東港市草莓協會會長馬廷東說。
“我們會根據運輸距離、時間,選取不同成熟度的果實。比如月初出口到迪拜的草莓,裝箱時成熟度在五六成,到達目的地剛好八成熟,口感最佳。”孟祥國說。
“大連海關依托國家級農獸藥殘留及海洋生物毒素檢測重點實驗室,快速篩查草莓中300余項農藥殘留,檢測時長僅需3.5小時;設立出口鮮草莓查檢綠色通道,推行采摘即申報、包裝即查驗、放行即出證的順勢監管模式,查檢環節零延時、零等待。”大連海關所屬大東港海關負責人介紹。
從種苗繁育環節便實行綠色防控、采用智慧農業體系把控草莓生長過程、實行高標準檢驗檢疫——東港草莓努力以更佳姿態走向世界市場。“現階段,我們鼓勵協會內企業種植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草莓品種、進行出口果園申報資質認證,把東港草莓賣到全世界。”馬廷東說。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