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3290字
預計閱讀時間/9分鐘
2021年前后,受南美白對蝦養殖的全現金交易和高利潤吸引,大批紅木從業者涌入江門、珠海等地。珠三角土塘白蝦養殖開啟高產浪潮,部分塘口畝產從原先不足1000斤提升至4000斤以上。與此同時,起源華東的小棚蝦養殖模式在廣東迅猛擴張,目前小棚數量已超七萬張。憑借標準化管理、高成功率等優勢,小棚蝦正以“養蝦新貴”的姿態,向傳統土塘模式發起強勢挑戰。低成本高產土塘與高成功率小棚在珠三角激烈交鋒,誰能占優?
低投入高風險vs高投入低風險
目前,珠三角多數土塘已完成基建升級,以當前廣東珠海30畝蝦塘為例,若包含設施轉讓費,接手成本約30萬元;按年租2500元/畝計算,年塘租需7.5萬元。前期資金投入(含轉讓費、首年塘租)為37.5萬元;若選擇租塘模式(4000元/畝?年,含基礎設備),30畝年租金為12萬元;再支付一年租金作為押金,前期資金投入則為24萬元。
華南地區小棚蝦養殖的瘋狂高價期已過,棚租從最高峰近2萬元/棚回落至4000-10000元/棚。以廣東陽江為例,以一組小棚32張規劃:若以買斷形式,單棚成本約2.8萬元,一組32棚的總投入達89.6萬元;若選擇租棚,單棚年租金8000元,一組32棚的年租金為25.6萬元。
無論是買還是租,小棚蝦養殖的入門門檻均顯著高于土塘。但從長遠來看,小棚模式作為工業化標準化養殖的代表,正在逐步展現出其規模效應和技術優勢。
土塘養殖周期靈活,5月后可拆棚露天養殖,按需調整放苗出蝦時機。然而,遇轉季、雨水等易因應激、弧菌、病毒等發??;2025年3月某機構檢測新會沙堆蝦塘病原陽性率75%,高密度區域還易交叉感染引發連環發病
小棚依托園區水處理系統及封閉環境,成功率部分園區超90%;小棚因薄膜覆蓋、水位淺,夏季水溫易超35℃,疊加臺風暴雨,華南中造蝦多放棄養殖,僅養兩造又導致集中上市難賣高價。
總的來說,土塘入行門檻低、養殖規劃比較靈活,而小棚可控性強,成功率高。
成本與成功率的博弈??
2元差價背后的“風險定價”
在華南冬造蝦養殖中,小棚與土塘均能實現100天養成25頭/斤大蝦的目標。以下結合廣東陽江小棚單棚2500斤的案例(黃老板)與新會土塘畝產4000斤的案例(譚老板),從苗種、飼料、動保等核心成本維度展開對比,揭示兩種模式的成本結構與效益差異。
1 .
小棚模式成本明細
以廣東陽江黃老板為例,2024年冬造蝦棚產2500斤。
苗種:放苗7萬尾,250元/萬尾,單棚苗種投入1750元
飼料:料比1.2,1萬元/噸,投喂1.5噸,單棚飼料投入15000元
動保:調水、拌料、動保,單棚動保投入4000元
棚租:年租8000元/棚,冬造分攤4個月,一造冬棚蝦棚租分攤成本4500元
人工:單棚4個月人工,一造合計1000元
電費:55kW增氧設施,單棚4個月,一造合計2000元
其他:消毒、工具損耗、網工,一造合計1000元
單斤成本:總投29750元÷2500斤=11.9元/斤
(備注:較1300斤棚產左右小棚成本約低2-3元/斤)
2 .
土塘模式成本明細
以廣東新會譚老板為例,4畝土塘,2024年冬造蝦產量16000斤。
苗種:放苗12萬尾/畝,200元/萬尾,4畝,一造蝦苗投入9600元
飼料:料比1.2,5元/斤飼料,投喂19200斤,一造飼料投入96000元
動保:調水、補菌、營養等,一造動保投入12000元
塘租:年租4000元/畝,冬造使用4個月,4畝分攤,一造塘租分攤成本5300元
人工:1人管4塘,4個月,一造合計6000元
電費:2.5kW/畝增氧,0.6元/度一造合計13000元
基建:薄膜+搭棚(兩造冬棚分攤),4畝,一造基建分攤成本2200元
其他:清塘消毒、刮蝦網工、維護,一造合計12000元
單斤成本:總投入156100元÷16000斤=9.75元/斤
(備注:較1600斤畝產土塘低3-5元/斤)
同樣在養出25頭高產大蝦的前提下,土塘單斤理論利潤比小棚高2.15元,若引入養殖成功率變量,效益天平將明顯傾斜:
2024年珠三角土塘約60%塘口盈利、15%平本、25%虧損(大多為小蝦或中蝦出問題)。若以“有效盈利概率”50%計算,當25頭蝦售價21元/斤時,預期單斤綜合收益為:(21元-9.75元)×50%=5.62元/斤。
據業內人士估計,陽江小棚2024年約80%棚盈利、8%平本、12%虧損,以70%綜合盈利概率計算,同等蝦價下預期單斤綜合收益為:(21元-11.9元)×70%=6.37元/斤。
結合養殖成功率來看,小棚蝦的綜合盈利能力更強——相當于用這2元/斤的成本換了一道“養殖保險”:通過封閉的環境防病及穩定水體、標準化流程管理,將養殖失敗風險從土塘的40%(含虧損和平本)降至20%,實現“多投入的成本換來了更穩定的收益”。
微利時代下,提高產量仍是提升效益的核心邏輯—— 無論是土塘的 “以量攤本” 還是小棚的 “單產攻堅”,本質都是通過提高產量來分攤動保、租金、人工等成本。
土塘憑借較低的初期投入,在高產時利潤空間更靈活,但是露天養殖的“看天吃飯” 始終是痛點,可復制性不強。小棚模式則在技術層面不斷創新:不少先行者已嘗試“中棚 + 深水位” 養殖、定制智能投料機、優化園區水處理系統,正在邁進工業化、標準化的進程。然而高初始投入、高溫臺風天氣、土地租賃期限短等問題,仍制約著華南小棚的擴張。
土塘的“低成本靈活” 與小棚的 “高可控穩定” 形成動態對峙 —— 未來主流模式的答案是傳統模式迭代新生,還是工業范式全面主導?亦或兩者走向互補共生?
小棚蝦會是未來的主導模式嗎?
第三屆華南小棚蝦產業鏈高質量發展大會
5月26日,湛江
我們不見不散
掃碼加作者微信更多暢聊
轉載聲明
來源:本文版權屬于南方農村報 、農財寶典 大國漁業,未經授權,謝絕轉載。
作者:張龐業
編輯:鄭燕云
一
會議規模
參會人數:800-1000人(政產學研各界代表、養蝦高手)
線上直播:百萬人次觀看
二
會議亮點
1.推動近40億元產業鏈深度融合
大會將匯聚飼料、動保、設備、加工、流通等產業鏈上下游企業,推動小棚蝦產業向高附加值、品牌化方向升級。
2.匯聚華南超60%養蝦綜合平臺運營商
邀請50家國內領先的小棚蝦園區開發運營商參會,分享園區化運營、一站式服務等成功經驗。
3.小朱帶您探訪小棚蝦新質生產力
實地探訪廣東江門、陽江、湛江及廣西欽州、北海等地的養殖高手,總結最新養殖成果與經驗。
4.開創小棚蝦高端品牌苗之路
聚焦種苗質量監管、生物餌料安全性提升、水質管理優化等議題,推動小棚蝦品牌苗標準化發展。
5.鏈接食品企業與商超破解對蝦流通難題
探索“訂單農業+預制菜加工+社區直供”新模式,幫助養殖戶打通銷售渠道,提升產品溢價能力。
6.探索資本注入與規?;洜I新模式
分享“資本+園區”、園區托管等模式運營經驗,推動小棚蝦產業向集約化、品牌化方向發展。
三
同期活動
1、廣東鄉村振興對蝦產業服務中心成立
2、2025中國小棚蝦產業風云榜頒獎典禮
評選年度高端蝦料品牌
評選年度高端蝦苗企業
評選年度動保領軍企業
評選年度設備創新引領企業
評選年度風云人物
評選年度精準檢測企業
評選最美養蝦致富帶頭人
評選年度小棚蝦養殖示范園區
3、華南小棚蝦飼料技術創新研討會
4、小朱帶您參觀小棚蝦園區新質生產力
5、小棚蝦園區招商引資創新項目路演
6、華南小棚蝦養殖基地精英之旅
7、華南小棚蝦養殖經驗交流會
四
大會議程
五
擬邀養蝦代表(部分,排名不分先后)
華南園區開發商代表↓↓↓
養殖高手代表↓↓↓
掃碼加微信了解更多
水產人為“大國漁業”加油!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