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學鼓勵大家要認可自己、活出自己,但我經常看到有人會疑惑:
會不會因太自傲導致退步?
會不會過于張揚而被嫌棄?
對此,我一直想寫一下跨欄運動員吳艷妮。
就是比賽化妝、做花哨預備動作、采訪時言辭自傲、網上愛發自拍的那個吳艷妮。
有人很喜歡她,也有不少人討厭她,認為她太拽,太自傲——
沒得冠軍還這么狂,臉皮真厚! 不懂得謙虛,看你以后怎么栽跟頭。 一點都不像運動員,像個網紅小丑......
無論你喜歡她與否,但透過吳艷妮的經歷,可以看到關于“活出自己”的最真實的處境——
這是一件有爭議,卻依然值得去做的事。
近日,央視做了一期對吳艷妮的專訪節目,讓大家有機會了解更真實的她。
教練員楊輝在采訪時說到,從認識那天起,她的個性就一直沒變。
當年15歲的吳艷妮一進來,大老遠見到教練就熱情揮手打招呼。
那時候她只練過短跑,還不會跨欄,教練就提議現場擺欄讓她跨一下,吳艷妮也立馬欣然答應。
要知道,對許多運動員來講,第一次跨欄是會猶豫遲疑的。
而教練也是個識人高手,通過簡單的接觸,便了解了吳艷妮的個性:
不怯場、不怕障礙。
訓練一年多后參加比賽,那時就有許多別的教練員找上吳艷妮的教練吐槽:
“這個丫頭是你新招的嗎?這丫頭挺拽啊!”
起因是,那時吳艷妮成績相當一般,可走路時卻是一副不可一世的樣子。
教練笑著表示:“她就這樣的性格。”
有趣的是,吳艷妮比賽化妝這件事,并不是她的主意,而是來自媽媽的提議。
媽媽年輕時也曾是田徑運動員;
在那時,美國田徑運動員“花蝴蝶”喬伊娜十分有影響力,她比賽時會化上精致的妝容、做頭發造型、留著美甲,表現得很有氣場。
于是媽媽提議吳艷妮也可以化妝,目的是為了讓自己更自信一些。
在不少人看來,吳艷妮愛打扮、舉止浮夸,再加上她沒有奪冠,就會以為她把心思都花在表面上,所以成績不好。
而實際情況是,她的成績一直在逐步攀升。
2023年,她獲得全國田徑冠軍賽以12.93秒的成績獲得金牌。
巴黎奧運會上,她以12.97秒的成績創造了中國女選手在奧運歷史上最佳成績。
在今年3月的世界田徑室內錦標賽,她更是以8.01秒的成績,打破了女子60米跨欄塵封10余年的全國記錄。
吳艷妮引起爭議的原因非常簡單,一直以來,我們接受的傳統教育是做人要謙遜。
在許多寓言故事里,自傲往往不會有好下場,像龜兔賽跑中的兔子就注定要輸掉。
只要自傲的人稍有一點沒做好,就會容易讓人產生非常糟糕的印象。
因此,在2023年的杭州亞運會搶跑事件中,吳艷妮的爭議達到了頂峰。
那一年她的成績有不小的突破,特別想沖擊全國冠軍,整個人處于高度緊張的狀態。
旁邊賽道運動員剛好腿部有輕微動作,吳艷妮因此誤判出現搶跑,于是,她提出申述并堅持跑完,可最后還是因為搶跑而被取消了成績。
其實,這在田徑賽場上是正常的事件,但在原本不喜歡她的人眼中,就成了投機取巧、心眼小輸不起、在家門口丟人。
在刻板印象中,自傲的人通常也有著其它毛病,比如不思進取、瞧不起人、懶惰懈怠、愛耍小聰明。
于是輿論由此發酵,人們對她產生了許多不好的想象。
但透過節目,會發現事實并非如此。
吳艷妮在訓練時盡管會插科打諢,但對于每項訓練都非常投入,配合團隊反復練習弱項的起跑,持續增加訓練強度,以沖刺更好的目標。
面對一旁的采訪鏡頭,她會幫忙翻譯教練訓話時專業術語的意思。
被人質疑時她沒哭,但比賽沒跑好,想到教練陪自己訓練耽誤了手術,便心疼落淚。
當然,這些是職業運動員的本分,無需過度捧高。
但透過這些你會發現,自傲僅僅是自傲,它并不會等同于一個人滿身缺點。
在如今的社會氛圍里,吳艷妮的個性顯得特立獨行,同時也是難能可貴。
作為心理咨詢師,我見過太多人處于“絕不能自傲”的規訓之中,要求自己事事謙卑。
在傳統的敘事中,會認為謙卑才能帶來進步,可當這種傾向矯枉過正之后,給人帶來的更多是負面影響——
不能開心,一開心就擔心自己得意忘形;
不認可自己,一夸自己就擔心會驕傲自滿;
不能慶祝,總覺得自己的成就太低沒資格慶祝......
因此,內耗、抑郁的人變得越來越多。
與此同時,人們不僅對自己這樣要求,也會帶著同樣的高標準來審判他人。
在與吳艷妮相關的討論里,常常會出現兩種聲音——
“你又沒得冠軍,憑什么自傲?”
“等你取得冠軍,才有資格自傲。”
而我想說,如果“自傲”能夠給人帶來進步,那么它就是好品質。
事實上也是如此,吳艷妮成績很一般的時候,她就已經很自傲,但這品質并沒有導致她退步,反而是越跑越快。
“拽”“自傲”這些詞看起來不太好,但在心理學看來,這意味著一個人充分看到自己的價值,認可自己、喜歡自己。
吳艷妮喜歡跑步時的自己,那么她會更有動力去奔跑,從一開始不怎樣的成績,一點點提升到如今的頂尖水平。
同樣的道理,如果我們喜歡做事時的自己,也會變得更有動力投入到事情中去,從而更享受其中,表現得更好。
這是一個樸素的真相:當人進步了,就是會開心、會想慶祝、想要被人看到的。
“我喜歡自己”不等同于瞧不起別人、不等同于偷懶懈怠、更不等同于我是壞人。
長久以來,人們習慣去夸大“自傲”的不好,而忽略了它給人帶來的強大動力。
退一步講,哪怕一個人真的因為自傲而擺爛了一段時間,其實也不是什么傷天害理的事,及時覺察到,及時改正就好,而不必直接否認掉自傲這個特質。
因此,在看吳艷妮的經歷時,我甚至萌生出一個猜想:
如果真的強行要求她表現得謙卑,不允許有絲毫張揚,或許她就跑不快了。
采訪中,吳艷妮說到一個現象:“喜歡我的人很喜歡我,不喜歡的人就非常不喜歡我。”
這時彈幕出現一句有趣的留言:“這真是榴蓮命呀。”
而這個簡短的場景,仿佛就是關于“活出自己”最精煉的隱喻——
當一個人活出真實的自己時,就會像榴蓮一樣,喜歡你的人會愛得不行,討厭你的人會嗤之以鼻。
心理學經常鼓勵大家要做真實的自己,并非只要活出自己,就能招所有人喜歡。
而是鼓勵大家覺察并接受自己的天性,把它發揮利用好,從而讓自己成長。
每個人會有其獨特的天性,有人自傲、有人隨性、有人多愁善感、有人天馬行空......
讓吳艷妮去低調,她就難以跑得快;
讓林黛玉去演喜劇,她就難以讓人笑起來;
讓李白去寫通訊稿,他的想象力就成了累贅......
去做與天性相悖的事,人會擰巴,失去活力。
一個充分接納自己天性的人,會有更強的生命力,會因此招人喜歡。
與此同時,世上也至少會有2類人會討厭你:
1. 無法自我接納的人
有許多未能接納自己的人,他們對自身的某些特質感到羞恥,如果遇到把這些特質活出來的人,便會感到不適。
比如有的人習慣了壓抑,對于“認可自己”這件事有著深深的羞恥感。
那么,他看到吳艷妮如此張揚的個性,內心的羞恥感就會被激發,從而產生厭惡。
2. 不喜歡你天性的人
有時候和內心的羞恥感無關,有的人就是天然不喜歡某些特質。
不喜歡張揚、不喜歡多愁善感、不喜歡天馬行空,這背后并沒有那么多緣由,就像有人天生不喜歡榴蓮一樣。
今天的文章,并不是勸大家都要喜歡吳艷妮,或是必須自傲。
而是想讓你知道,無論怎么做,一定會有人討厭你的,只要你活出自己,也一定會有人喜歡你。
每個人也像榴蓮一樣,既討人喜歡也討人嫌,但這無須反思,而是要告訴自己:
這不是我的錯,而是世界本就如此,我只管繼續做好榴蓮便可。
作者 | 和小畏;后現代取向心理咨詢師,專欄心理作者。來源:武志紅(ID:wzhxlx),微博:@武志紅。現于北上廣深杭廈門成都蘇州南京青島10個城市開辦了武志紅心理咨詢中心。
主播 | 聞悅,愛唱歌的主持者,公眾號:聽聞悅。
圖片 | 視覺中國,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系刪除)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