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211高校經過數十年的發展,在社會層面已經形成巨大影響力,但國家層面已經將211工程統籌為雙一流建設。
因此,沒有國家對211高校的全力扶持,211高校整體發展,也呈現出兩極分化的局面。沿海地區的211高校發展得更好,中西部地區211高校發展相對緩慢。
如果211高校的地理位置一般,加上自身又是屬于冷門類型的高校,這樣的組合在如今高校發展格局當中,想要保持較快的發展速度,也是很困難。
湖北省作為我國中部地區省份,經濟實力在全國屬于中等水平。本省的985和211高校都是由教育部管理,經費方面還是相對充裕。但湖北部分211高校最近這些年排名卻有所下降。
湖北退步嚴重的211大學
湖北省共有兩所985高校和五所純211大學,相對來說,武漢理工大學和中國地質大學(武漢)整體發展相對穩定,華中師范大學和中南財經政法大學排名也有所下滑。
通過軟科2020年-2025年發布的中國大學排行榜來看,湖北省排名退步嚴重的高校是華中農業大學。該校6年時間里面下降8個位次,也是較為罕見。
軟科2020年發布大學排行榜時,華中農業大學位居全國第39名,當時風光無限。2025年軟科再次發布大學排行榜時,華中農業大學已經排名47。
目前華中農業大學已經三年排名47,按照這種趨勢,未來或許還會有下跌空間。而兄弟高校-南京農業大學目前都已經跌出全國50強。
2025年校友會發布高校排行榜,華中農業大學位居全國第42名,同樣表現得很不錯。但是校友會2020年發布排行榜時,華中農業大學是位居全國第36名。
2025年ABC中國大學排行榜,華中農業大學更是僅位居全國第67名。縱觀國內的三個主要排行榜,華中農業大學在湖北省211高校里面的排名退步最為明顯。
從實際情況來看,華中農業大學在學科評估的表現還是相當不錯。比如第四輪學科評估,園藝學、畜牧學和獸醫學3個學科被評為A+,并列全國第一。
還有生物學、食品科學與工程、作物學和農林經濟管理等都是被評為A等級。A類學科的數量達到頂尖211高校水平。因此,華中農業大學整體實力仍然保持在中上游211高校水平。
從華中農業大學整體建設來看,學校共擁有6位兩院院士,36位國家杰出青年基金獲得者。頂尖學者的數量還是相當可觀,說明科研團隊還是相當強大。
學校還擁有作物遺傳改良全國重點實驗室、農業微生物資源發掘與利用全國重點實驗室、果蔬園藝作物種質創新與利用全國重點實驗室三個國家級平臺,每年也有豐富的研究成果。
因此,華中農業大學的基本面還是非常好,起碼還能保持頂尖的211高校的水平。但是如今學校在第三方機構的排名整體呈現下跌趨勢,也確實值得分析。
畢竟最頂尖的中國農業大學,最近五年由30名進步到25名,引起廣泛關注。作為僅次于中農的農業類高校,華中農業大學排名退步或許主要有三個方面的原因。
一、傳統農學專業主導,新興學科拓展不足。華中農業大學在傳統農學領域實力確實很強,但如今農業發展狀況卻并不是很理想,國家重點在發展高科技。
國家將大量項目和科研基金等,安排在人工智能、新能源以及新材料等領域,華中農業大學在這方面略顯不足,所以這些年的科研競爭力或許有所下降。
二、高考招生專業偏冷門,生源質量下降。即使華中農業大學的諸多專業位居全國第一,但都是偏冷門類型的農林類專業,已經很難再獲得高分學生青睞。
學校的計算機和電子信息等反而能更吸引到高分學生,這樣會導致學校出現生源錯配,也會影響到學校的穩定發展。何況,學校的農林類專業畢業生就業薪資相對較低,也會影響到學校的競爭力和認可度。
三、受行業周期和國家宏觀因素影響。從實際情況來看,我國農林類高校從21世紀初開始,整體排名和存在感都呈現下降趨勢,所以華中農業大學也無法避免。
我國一直在提倡農業現代化,而且給予各種政策和資源扶持,但目前整體效果并不佳。農業沒有發展成規模化和現代化,農林類高校發展自然受影響。比如兩電一郵能發展得好,主要是因為電子信息行業發展迅猛。
農林類高校想崛起,需等待時機
中國擁有5000年的農耕文化,農業發展存在分散性和小規模特點,無論是在農業生產技術,還是農產品研究等各方面,都落后于歐美等發達國家。
因此,我國大量農產品都需要進口,如果將來這種局面能有所改變,真正的促進農業機械現代化,真正的大面積規模化種植,或許農林類高校才會有重新崛起的希望。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