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僅在今日頭條發布,請勿轉載
美國時間周四,特朗普政府加大了與哈佛大學的斗爭力度,取消了這所著名大學招收外國學生的資格,并要求所有此類在校學生在下一學年轉學,否則將失去簽證。國土安全部部長克里斯蒂·諾姆在致哈佛大學移民服務主任莫琳·馬丁的一封信中闡述了這一決定。
美國國土安全部部長克里斯蒂·諾姆在宣布這一決定時表示:“大學招收外國學生并從更高的學費中獲益,以充實其數十億美元的捐贈基金,這是一種特權,而不是權利。”諾姆稱哈佛大學之所以失去這一特權,是因為學校拒絕遵守她所在部門的信息請求,延續了“對猶太學生充滿敵意的不安全校園環境”,并采用了“種族主義”的多元化平等和包容政策。
克里斯蒂·諾姆
哈佛大學發言人稱政府此舉違法,并表示學校致力于保持接收國際學生的能力?!斑@種報復性行動可能對哈佛社區和我們國家造成嚴重損害,并損害哈佛的學術和研究使命?!?/p>
國土安全部對哈佛大學的指控不禁讓人想起特朗普政府與哈佛大學之間更廣泛的斗爭。爭端起于2024年3月下旬,當時特朗普政府宣布,因對哈佛大學校園中反猶主義問題的擔憂,正在審查其近90億美元的聯邦資助。這一決定被廣泛視為是政府對大學校園政治氛圍的直接干預。
今年 4 月,哈佛大學拒絕遵守校方提出的要求,包括要求大學在聯邦政府的監督下“審計”教職員工、學生和工作人員的觀點,隨后政府凍結了哈佛大學 22 億美元的資金,還威脅要禁止國際學生入學。 此舉使哈佛大學與白宮之間的爭端急劇升級。本月初,教育部長琳達·麥克馬洪宣布將“停止對哈佛大學的新一輪撥款”。
哈佛大學領導層認為,特朗普政府想要剝奪學校的學術自由。校方還表示,他們非常重視反猶太主義問題。當特朗普總統與哈佛大學的沖突首次爆發時,哈佛大學校長艾倫·加伯聲稱特朗普政府正試圖“對大學實施前所未有且不正當的控制”。 加伯還表示,哈佛大學有“道德責任”和“法律義務”來反擊這種行為。
艾倫·加伯
本月初,哈佛大學在馬薩諸塞州聯邦地區法院提起訴訟,狀告聯邦政府(代表為國土安全部與教育部),指控其行為違反美國憲法及聯邦法律。哈佛校長在訴訟同期發布公開信稱:“我們不能允許任何政府將政治意識形態強加于大學課堂與實驗室之上。我們不僅為哈佛而戰,更是在為全國乃至全球的學術自由立場而戰?!?/p>
2024-2025學年,哈佛大學共有6793名國際學生入學,約占該??側雽W人數的27%。學校表示,國土安全部的決定將影響該大學很大一部分成員,該校共有 9,970 名國際學者。
對于許多大學而言,來自國際學生的收入非常重要,部分原因在于這類學生中有很大比例需自費繳納學費。然而,哈佛的情況也非常特殊,因為它擁有龐大的捐贈基金。哈佛大學2024財年的財務報告指出,無論是來自外國學生還是美國學生的教育收入僅占其運營收入的21%。
同一報告還估計其捐贈基金價值為 532 億美元,可以幫助彌補任何削減,但專家和對哈佛大學財務狀況的審查表明,利用這筆捐贈基金面臨挑戰。捐贈基金不像銀行賬戶那樣可以隨時提取。它們必須永久保留,并且在很大程度上受到法律限制。
特朗普不愿在任何對抗中退讓。很明顯,他和他的盟友認為,與哈佛的這場斗爭可以帶來政治紅利。MAGA世界對這一問題的總體看法是,哈佛大學和其他精英大學是極左思想和準顛覆活動的大本營。
再加上這些學校普遍擁有龐大的捐贈基金,特朗普團隊便可以借此描繪這些高校為不配獲得納稅人資助的機構。而作為全美最古老、最知名的大學,哈佛自然成為一個格外誘人的攻擊目標。
當然,哈佛及學術界的許多其他人士對此持完全不同的看法:他們認為,這是特朗普試圖恐嚇整個學術界,并迫使潛在的異見者屈服。不過,特朗普的說法顯然在他的忠實基本盤中仍具有一定吸引力,因為這一群體中,沒有上過大學的美國人占比很高。
而在對抗的另一邊,哈佛也沒有退縮。哈佛大學從一開始就抵制特朗普政府的壓力。一立場使其在眾多高校中顯得尤為突出,尤其是哥倫比亞大學,后者實際上向白宮屈服了。
哈佛這種敢于“硬碰硬”的姿態,引來了總統日益升級的不滿;但同時,也贏得了不少支持者的贊譽,他們認為哈佛是在進行一場有原則的堅守。
在本周,美國政府宣布取消哈佛國際招生資格之后,哈佛繼續維持了此前的立場。哈佛大學在一份聲明中明確表示:“政府的行為是非法的。”聲明還表示,哈佛大學“全力致力于保持其接待國際學生和學者的能力,這些學生和學者來自 140 多個國家,為哈佛大學乃至整個國家帶來了巨大的財富”。
最后一點可能會引起更廣泛的共鳴。 與撤銷助學金一樣,有人認為試圖將國際學生趕出美國實際上可能會使美國失去未來的創新者和企業家。哈佛周邊社區也受到了更為局部的影響。路透社援引國際教育工作者協會的數據報道稱,哈佛大學的國際學生在2023-2024學年的總支出估計為3.84億美元。
特朗普政府對哈佛的新一輪猛烈抨擊,部分緣于其指責哈佛未能有效打擊反猶主義行為。對此,哈佛堅決否認。然而,圍繞反猶主義的爭論在本周變得更加尖銳,兩名以色列駐美使館工作人員在華盛頓被槍殺,事件震動全美。
這起事件發生在周三晚間,兩名死者是30歲的亞倫·利申斯基與26歲的莎拉·米爾格林,他們在參加位于美國首都猶太博物館的一個活動時,于館外遭到槍擊身亡。據悉,這對情侶原計劃不久后訂婚。警方在周四正式指控嫌犯埃利亞斯·羅德里格斯犯有謀殺罪。目前已有跡象表明,該男子持有強烈的親巴勒斯坦立場。
亞倫·利申斯基(右)與莎拉·米爾格林(左)
以色列在加沙的戰爭已在全球范圍內引發廣泛抗議,而不少抗議者則認為,“反猶主義”這一指控被濫用為打壓異議聲音的工具。然而,這起震驚社會的雙重謀殺案,使得圍繞“反猶偏見”的輿論討論變得更加尖銳和情緒化,也進一步復雜化了哈佛所面對的政治輿論環境。
截至目前,哈佛大學恢復招收國際學生的唯一途徑是向國土安全部提交這些學生過去五年參與被視為“非法”、“危險”和威脅性活動的詳細記錄。諾姆周四警告說,學校有72小時的時間來提交這些記錄。記錄應包括任何紀律處分,以及涉及校園內外國學生的“任何抗議活動”的音頻和視頻片段。
CNN的法律分析師、前參議院司法委員會法律顧問埃利奧特·威廉姆斯表示,特朗普政府的最新舉動“已經走得太遠,肯定會招致非常強烈的法律挑戰”。
威廉姆斯指出,美國法律對撤銷高校認證有一套明確且成熟的程序,而目前來看,政府似乎并未遵循這些程序。該政策何時以及如何實施仍不明朗,但哈佛大學的關鍵利益相關方——包括校方領導、學生與教職員工——將擁有“充分的法律依據”對其發起挑戰。
在這場政府與學校的爭斗中,最無辜的無疑是那些國際學生,努力考上了頂尖高校,但現在即將面臨無學可上。
來自瑞典、即將于下周畢業的22歲哈佛政府與經濟學專業學生利奧·格爾登表示:“特朗普政府正在以一種殘忍的方式剝奪我們的尊嚴,他們實際上是把國際學生當作哈佛與白宮之間博弈的籌碼?!?/p>
本文僅在今日頭條發布,請勿轉載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