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東西
編譯 李夏
編輯 漠影
智東西5月23日消息,據外媒彭博社和英國《金融時報》最新報道,英國明星初創公司Builder.ai申請破產。初創企業大多曇花一現,而英國AI軟件平臺Builder.ai的隕落則顯得格外刺眼。
這家公司曾是歐洲科技圈最受資本青睞的創業項目之一,曾獲得微軟和軟銀集團等投資方共計4.45億美元的融資,據美國金融服務平臺Forge Global數據顯示,在2023年5月,Builder.ai估值達到約16.3億美元。然而就在本周,該公司正式進入破產程序。
Builder.ai于周二召開全員電話會議,宣布其主要實體Engineer.ai Corporation即將申請破產,并由管理人接管公司事務。現任首席執行官Manpreet Ratia透露,公司已被主要債權人宣布違約,賬戶中的3700萬美元現金已被扣押,導致賬面僅剩約500萬美元。
一、“AI注水”早有前科,核心技術實為人工操作
Builder.ai標榜AI自動生成應用程序,曾宣稱“構建App像點披薩一樣簡單”。然而早在2019年就有調查指出,其所謂的AI平臺其實大量依賴烏克蘭和印度的軟件外包人員完成開發任務。
當時公司堅決否認此事,但隨著行業對AI“注水”問題的關注度提高,這類隱瞞行為已難以持續。
前員工向彭博社透露,公司還曾向投資人虛報銷售額。今年3月,公司被迫下調營收預期,并在4月將2023年營收下調至1.4億美元,2024年下半年營收預期亦減少25%。更令人擔憂的是,該公司還被指長期依賴與創始人Duggal關系密切的審計機構處理賬目。
二、高管變動與債務危機交織,財務漏洞難以彌補
Builder.ai創始人Sachin Dev Duggal已于早前辭去首席執行官職務,但仍保留董事會席位。Duggal此前還因涉及印度一起高調刑事調查而成為媒體關注對象,英國《金融時報》去年曾報道其相關法律糾紛。其律師稱他僅為證人,并否認存在不當行為。
▲Builder.ai創始人Sachin Dev Duggal今年早些時候辭去首席執行官一職(圖源:路透社)
現任首席執行官Manpreet Ratia在去年10月為公司爭取到5000萬美元債務融資,但其于3月接任CEO時,Builder.ai賬戶僅剩約700萬美元。此后,公司向部分現有股東籌集了7500萬美元試圖修補財務漏洞,但收效甚微。據知情人士透露,公司仍欠亞馬遜8.5億美元、欠微軟3億美元。近日,公司甚至嘗試從新加坡賬戶調動資金支付薪資,但該筆資金亦遭債權人扣押。
三、虛假AI宣傳潮迎來清算,行業呼吁增強監管與識別力
Builder.ai的隕落并非孤例。過去一年中,許多打著“AI”旗號、實則大量依賴人工操作的企業已陸續受到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SEC)、司法部和聯邦貿易委員會(FTC)的查處。
2025年1月,SEC與為餐飲行業提供AI服務的美國公司Presto Automation虛假宣傳其AI語音系統無需人工干預的行為達成和解。2024年9月,美國科技公司DoNotPay因AI法律服務不具備獨立能力(其產品AI律師機器人的服務未能達到其聲稱的替代人類律師的能力),被FTC罰款19.3萬美元。
谷歌等大型科技公司也不無爭議。2023年12月,谷歌發布Gemini AI模型演示視頻后,被揭發其互動演示實為剪輯制作,而非實時對話。
獨立研究機構Tech.co發布的一項研究顯示,58%的企業選擇使用AI,是出于“競爭對手帶來的壓力”。也正因如此,企業更應警覺那些夸大其詞的AI廠商。
結語:AI泡沫破裂,浮夸背后的“假智能”終將退場
Builder.ai的破產事件再次敲響了警鐘:資本、市場與監管正在共同見證AI行業從浮夸回歸理性。
AI技術本質復雜,應用門檻高,真正具有變革潛力的創新值得被資本和市場青睞,而那些“技術偽裝者”終將在清算中退出舞臺。
來源:彭博社、英國《金融時報》、路透社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