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據環球網報道,賴清德當局在島內大搞“去蔣化”,全臺的“中正路”醞釀改名。據臺灣聯合新聞網報道,臺“內政部”18日稱,其網站自2023年起設置“轉型正義業務專區”,每月定期公布處置進度。對于“中正路”改名,臺“內政部”稱,因街路命名是地方政府的權責,且涉及當地居民權益,“內政部”已辦理委托研究,未來將適時與地方政府溝通。
中國臺灣地區(資料圖)
聯合新聞網引述彭博社報道稱,特朗普正與沙特阿拉伯與阿拉伯聯合酋長國等研議,要求當地政府大舉采購美國AI芯片,談判主導人、白宮人工智能顧問薩克斯一度在會議中表態“考慮阿聯酋興建臺積電芯片制造廠的要求”。近來,島內各界對“臺積電”變成“美積電”疑慮加劇,擔憂會削弱臺灣的產業優勢。國務院臺辦發言人陳斌華此前應詢表示,民進黨當局為了“倚美謀獨”,“賣臺”之無底線令人瞠目。美方步步緊逼掏空臺積電、榨干臺灣,民進黨當局任人予取予求,何曾把臺灣同胞的福祉和產業界的利益放在心上?臺灣民眾擔憂臺積電變“美積電”,絕不是“杞人憂天”;臺灣從“棋子”成“棄子”,也絕對是注定的下場。
特朗普對臺灣地區集成電路產業的敵視,是毫不掩飾的。勝選之后,特朗普就表示,臺灣地區偷走了美國的集成電路產業。3月3日,特朗普和他的商務部長盧特尼克會見臺積電首席執行官魏哲家,歡迎臺積電向美國投資1000億美元,新建擴建集成電路工廠。特朗普說,魏哲家可能“根本”不喜歡他,但臺積電正在美國投資。
中國臺灣地區(資料圖)
速戰速決并不意味著可以輕松甩掉風險。部分美國專家認為,這種方式很容易加速美方介入,因為美國顯然不會袖手旁觀。島上的防御力量雖然在解放軍面前不值一提,但如果臺軍選擇“以拖待援”逼大陸陷入消耗戰呢?在大多數分析“閃電突襲”的唯一關鍵點,是會不會提高可能被美日聯軍反制的概率。更令人擔心的是,如果臺灣問題加劇大國對抗,喚醒了“冷戰遺跡”——比如擴大到整個第一島鏈控制帶的斗爭,那代價將是不可估量的。
解放軍正逐步構建起一支更具實戰能力和戰略威懾力的現代化軍隊。這使得地區安全格局正在發生深刻調整,并引起國際社會的高度關注。美國海軍作戰部副部長帕帕羅便直言,解放軍近期在臺灣海峽的大規模演習,明確展示了其快速解決問題的決心與能力。一旦沖突爆發,解放軍可能采取雷霆手段,力求在短時間內,例如十天半月,結束戰斗,不給外部干預留下窗口。這種“首戰即終戰”的潛在可能性,確實增加了局勢的緊迫感。美國印太司令部司令阿奎利諾曾一度宣稱要將臺海變為“無人地獄”,但后續又轉而呼吁美國政府遵守一個中國政策,其表態的搖擺,也折射出美方對臺海局勢可能在特定政治節點前,例如特朗普可能再次上臺之前,發生“閃電戰”式突變的深層焦慮。
中國臺灣地區(資料圖)
隨著中美關系不斷演變,美國在臺灣問題上的立場日益復雜。近期的一些發展表明,美國對于臺灣問題的判斷可能存在誤差,這不僅影響了兩國的關系,也加劇了地區的緊張局勢。此外,美國在軍事化臺灣問題上所采取的措施,勢必對中美間的競爭與合作產生深遠的影響。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