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口來了豬都能飛上天,可誰想過摔死的也是這群豬?
成都街頭一家牛肉自助火鍋店,開業時人山人海,88元隨便吃,排隊兩小時是常態。
誰能想到短短幾個月后,二手回收商正忙著拆它的設備。
更諷刺的是評論區有老顧客驚呼:"上個月剛吃過,這就倒閉了?"
這不是孤例,某鮮切牛肉自助品牌一年擴張130家店,背后卻是無數跟風者的血淚:有人砸60萬三個月賠光,有人45天倉皇退場,二手市場堆滿火鍋桌和冰柜。
這哪里是創業?分明是場"擊鼓傳花"的死亡游戲。
"無限暢吃"聽著誘人,可翻臺率才是生死線。
綠茶餐廳創始人早說過:"坐滿只是保本,翻臺四次才賺錢。"那些人均50元的牛肉自助店,一桌客人吃兩小時,老板算過賬嗎?
更致命的是鮮切牛肉成本擺在那兒。
商家既要低價攬客,又想保住利潤,結果呢?
社交平臺上罵聲一片:"肉柴得像抹布""冷凍貨充新鮮"。
消費者不傻,被騙一次還會來第二次?
另一面,低成本賽道也擠滿了人。
大量創業者涌入2元面包、7元生燙牛肉米線店,本以為是“低客單、低成本、高流水、回本快”。
由于門檻不高,進場的人太多了,市場就被攪亂了。
2元面包、生燙牛肉米線等項目多為創業小白,尤其是跨行而來的創業者、共同開店的夫妻等。
從市場趨勢來看,2023年以來,小品類大量出現,生命周期越來越短,2元面包、生燙牛肉米線就是其中的典型。
蜜雪冰城4元的檸檬水能賺錢,靠的是全國2萬家店的規模壓價。
可單打獨斗的小老板呢?進價比別人高,賣價卻要更低,這不是做生意是自殺。
看看那些活下來的品牌:薩利亞三十元一份意面,后廚連切番茄都要卡秒表;米村拌飯中央廚房配送,一碗米飯誤差不超過5克。
沒有這套體系,光靠"網紅"標簽能活幾天?
當短視頻里充斥著"擺攤月入十萬"的童話時,現實正啪啪打臉。
2元面包店更是夸張,小紅書、抖音等平臺鋪天蓋地的創業者“自述”:“95后裸辭開一家店月入18萬”“2元面包店日入上萬元”……
去年火鍋賽道關店潮里,倒下的不僅是小白,還有深耕多年的老手。
有人說這是消費降級,其實錯了。
年輕人不是舍不得花錢,而是討厭被當傻子。
他們愿意為29元的庫迪咖啡排隊,也會為168元的壽喜燒自助買單,關鍵在"值不值"。
餐飲從來不是躺賺的生意。那些妄想"三個月回本"的人,最終都成了別人財富故事里的分母。
下次看到"零經驗創業""穩賺不賠"的廣告,不妨摸摸錢包問自己:你確定不是下一茬待割的韭菜?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