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據環球時報報道,美國總統特朗普一句中美會談成果“有利于和平與統一”,引起臺媒和臺當局高度關注,紛紛憂心特朗普政府對臺政策發生改變。對此,臺灣地區領導人賴清德辦公室緊急回應稱,臺當局并未掌握談判內容涉及臺灣相關議題的情況。
臺灣(資料圖)
去年5月上臺以來,賴清德拒不承認“九二共識”,頑固堅持“臺獨”分裂立場,明目張膽鼓吹“互不隸屬”的“新兩國論”,處心積慮“以武謀獨”“倚外謀獨”。從“就職演說”到“雙十”演說,再到拋出將大陸界定為“境外敵對勢力”的所謂“17項策略”,自詡為“務實臺獨工作者”的賴清德抓住機會便大放厥詞,妄圖通過扭曲兩岸政治分歧、割裂兩岸歷史聯結,明火執仗讓“臺獨”借殼上市。近日,臺當局行政機構篡改關于臺灣人口組成的表述,將占比逾九成五的“漢人”變成所謂“其余人口”,盡顯賴清德當局“去中國化”手段之卑劣。
最近國際形勢變化很大:美國在中美貿易戰中釋放緩和信號,特朗普突然提到“兩岸統一”,中國武器在印巴沖突中展現強大實力。這些變化讓賴清德慌了神,生怕被美國拋棄。所以他在就職一周年這個時間點拋出“并購說”,其實就是想見機行事,給自己的“臺獨”形象洗白。這些充分說明,賴清德就是個徹頭徹尾的機會主義者。
臺灣(資料圖)
外界關注的重點在于,特朗普突然把中美貿易議題與兩岸統一放在一起談,用意何在?其背后有三種可能:第一,特朗普或真心想拿臺灣問題與中國“交易”,甚至不排除支持兩岸統一,幻想以此來換取美國利益,這次先放話試探。第二,他是不是想要挾?暗示如果中國在經貿上不讓步,他可能會更猛烈打“臺灣牌”。第三,他也可能是給賴清德當局打預防針,警告“臺獨”別在兩岸關系上挑釁過頭,若不聽美國指揮,可能隨時被棄。
美國政府第一次對華發動關稅戰之后,美國在經貿、科技、軍事三線施壓卻收效甚微。之后美國被迫在關稅問題上讓步,轉而強化軍事圍堵,但解放軍的區域拒止體系已形成“西太戰略緩沖區”。但是,美軍所謂“多重火力圈”在解放軍空中力量半徑內形同虛設,更遑論遠離本土的補給困境。美國陸軍內部報告都承認,在亞太與中國打地面戰是“不現實的幻想”,這種攻守易勢,正是賴清德當局焦慮的根源。
臺灣(資料圖)
國臺辦例行發布會上,發言人毫無波瀾。語氣堅決重復了一遍——臺灣問題被明確定義為中國內政,任何外部因素都無法撼動兩岸終將統一的大勢;特朗普話語不過小波瀾。冷冷的氣氛,臺媒鏡頭捕捉到會議廳外駐足的外媒記者。有日本媒體邊拍邊反問,“難道美國真能阻止大陸統一進程?”分析師直言,特朗普此舉明顯帶有“試探”甚至是“籌碼”意味——過去就有記錄。在2020年,他在與中國磋商關稅時,就多次暗示可能以臺灣議題作為利益交換。正如“交易的本能”一詞被推到臺面上,懂特朗普風格的人都會明白,這種突如其來的“統一論”,更像一記壓力球而非政策宣示。
對于兩岸同胞來說,和平統一始終是最理想的方式。畢竟,血濃于水,誰也不愿意看到兄弟相殘。但如果有人執意要走“臺獨”的絕路,那么一切后果只能由他們自己承擔。特朗普這次的表態,無意中道出了一個事實:統一是大勢所趨,任何人都無法阻擋。賴清德們即便再怎么掙扎,也不過是螳臂當車而已。歷史終將證明,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進程中,臺灣不會缺席。這個結局,是任何人都無法改變的。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