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反對派重提中印往事,痛罵莫迪不爭氣,連打一仗的勇氣都沒有。
印度國大黨高級領導人賈伊拉姆·拉梅什近日怒批莫迪政府,認為當局向多個國家派遣代表團進行外交的做法,只不過是毫無意義的掩飾。
【印度國大黨高級領導人賈伊拉姆·拉梅什】
拉梅什提到的印度代表團,與印方剛剛采取的一個舉措有關。在印度當局的示意下,該國議會的各黨派議員組成了7個代表團,分別趕赴32個國家。
按照印方的說法,此舉旨在傳達印度對恐怖主義的“零容忍”態度,當然,也勢必提及印度打擊巴基斯坦的“辛杜爾”行動。
莫迪政府的這一做法,主要是照顧國際觀瞻。畢竟印巴沖突之前鬧得不小,印度作為先動手的一方,自然也要給各方一個交代。
只不過,拉梅什等印度反對派顯然并不認可這一舉動。不僅如此,他還將之與60多年前的中印邊境沖突聯系了起來。
拉梅什聲稱,在1962年的時候,時任印度總理尼赫魯也是一直拒絕召開議會會議,而是選擇派出一個由50名議員組成的代表團前往不同國家。
【拉梅什提到了尼赫魯在中印邊境沖突時的做法】
在拉梅什看來,這只不過是一個毫無任何意義的、蒙騙印度國內的偽裝。
話說到了這個份上,拉梅什的核心觀點就呼之欲出了,那就是莫迪與其絞盡腦汁,做這種“自欺欺人的表面工作”,不如擼起袖子干一仗。
這也剛好對應上了印度國內,對1962年中印邊境沖突一直以來的一種觀點,即印度之所以吞下恥辱性的大敗,不是因為印度軍隊戰斗力不行,只是尼赫魯等人的嚴重誤判給了中國“先發制人”的機會。
而為了避免歷史重演,在不少印度人看來,如果再出現類似的情況,印度需要“先下手為強”。
不難發現,拉梅什這番話釋放的就是這樣的信號。但有意思的是,印度國內針對尼赫魯的批評,此前更多其實來自莫迪領導的印度人民黨。
【印度總理莫迪】
畢竟尼赫魯曾是國大黨領導人,而印度人民黨的上臺,就是站在打敗國大黨的前提下。同時,莫迪政府這些年來主推的印度教民族主義,與尼赫魯提倡的政治世俗化、政教分離也有較大差異。
而這一次,身為國大黨高級領導人的拉梅什,卻公然把矛頭指向了“前輩”,的確是一個相當特殊的情況。
這或許意味著,只要能夠攻擊莫迪,國大黨這些人已經不管那么多了。可以說,如今的印度政壇確實是有些混亂。同時也能反映出,受印巴沖突影響,印度國內的情緒,在這段時間已經激化到了一個高點。
而這種不健康的狀況,正在對印度自身造成破壞。
最近一段時間,印度外交秘書唐勇勝就遭到了印度極端民族主義者的“千夫所指”,不僅被打成了“賣國賊”,甚至都開始禍及家人。
【印度外交秘書唐勇勝】
會出現這種情況,直接原因是唐勇勝負責與巴基斯坦接觸,并與巴方簽下了停火協議。在這些極端印度人來看,這完全是在把“勝利果實”拱手讓人。
作為印度最高級別的外交官之一,唐勇勝在這次印巴沖突中的表現中規中矩,在許多問題上都保持了慎重,最終也促成了印巴?;稹?/p>
站在第三方的角度,他算是平穩地履行了自己的工作,讓局勢朝著可控的方向發展,這是值得肯定的。
但很顯然,許多印度人并不這么想。此外,還有一些印度人甚至都開始“贏”到了中國身上。
有印度媒體就在近日發文稱,印軍的“辛杜爾”行動讓中國陷入“恐慌”和“警惕”。他們的依據是,發現了中國邊境機場的一些戰機調動。
【有印媒聲稱,“辛杜爾”行動讓中國陷入“恐慌”】
我們且不說印媒的消息準不準,這個結論就很有問題。印度在這次印巴沖突中到底是什么表現,沒有誰比印方自己更清楚。印度人的一些想法,確實讓人摸不著頭腦。
可以看到,自從本輪印巴沖突爆發后,印度從民間到政壇,許多人都陷入了一種極度狂熱的情緒中。在一些印度人看來,印度不僅要“贏”,更要“大贏特贏”。
造成這種情況的直接原因,是印度政府封鎖戰況。
一般的印度民眾根本不知道事實,只聽到印軍口中的“取得重大戰果”“擊落多架敵機”,只看到莫迪底氣十足地向全國發表講話,并宣布全國慶祝。
【莫迪底氣十足地向全國發表講話】
在這種情況下,相當多印度人難免會做出錯誤判斷。
而更本質的原因,則是莫迪政府這些年大力推行的印度教民族主義。這是一把雙刃劍。一面,莫迪可以借此團結很多信仰印度教的民眾,為他的政府帶來支持率。
但另一面,隨之而來的是將另一部分民眾的邊緣化,以及印度國內的民族主義情緒激化,并在之后反過來裹挾莫迪政府。
莫迪等人難道不知道自己的一些話是胡扯嗎?當然不會。但他們不得不這么說,因為在印度國內情緒已經被煽動起來的背景下,印度只能“贏”,也必須“贏”。
如若不然,印度國內的矛頭就會反過來對準莫迪政府,唐勇勝就是一個鮮明的例子。如果莫迪政府遲遲沒法做出合理的調整,印度遲早會因此受到更大損害。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