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窗口大民生,服務彰顯見初心。”5月20日,長沙市不動產登記中心收到一封特殊的感謝信。77歲的通泰街社區居民彭建平在信中講述了自己辦理不動產遺產繼承登記的經歷,字里行間滿是對26號窗口工作人員譚敏的感激。
工作人員正耐心協助老人填寫材料,逐一核對信息(長沙市不動產登記中心供圖)
“繁瑣流程”遇上“暖心窗口”
5月9日中午,首次辦理遺產繼承登記的彭先生懷著忐忑心情來到不動產登記中心。“聽說要跑多個部門、填十幾份表格,光復印件就需要七八份,我們老年人最怕折騰。”回憶起最初的擔憂,老人仍記憶猶新。登記一室工作人員譚敏了解到老人情況后,主動放棄午休,全程協助老人完成資料準備。
服務過程中,她不僅耐心指導填寫、協助整理材料、逐一核對信息,還貼心引導老人進行免費復印和材料補正。“這里需要請您按個手印,我幫您把印泥拿過來了”“后續只需等電話通知,不用再親自跑過來了”一句句細致叮囑,讓老人緊鎖的眉頭逐漸舒展。
“機械刻板”轉向“溫度服務”
在彭建平老人的印象里,到行政窗口辦事是一件復雜的事兒,但譚敏的細致服務改變了他的看法。在政策解釋時,她把專業術語轉化為“家常話”,讓老人一聽就懂;等候見證律師期間,安排老人坐到休息室,并貼心倒上熱水。“前后解釋了五六遍繼承流程,小姑娘始終帶著笑,比自家孩子還耐心。”老人在信中感慨到。
這份溫度服務的背后,正是源于不動產登記中心扎實落地的一系列便民舉措:為老年群體開辟“綠色通道”專人引導;為行動不便人群提供“上門服務”;開通“不動產權證EMS專遞”實現“零跑腿”;設立“辦不成事”反映窗口兜底解決疑難問題......每一項舉措精準對接群眾需求,讓服務既有速度更有溫度。
“小窗口”見證“大民生”
“盡量避免讓群眾重復跑路”,譚敏的承諾背后是登記流程的系統性優化。長沙市不動產登記中心建立“一窗受理、內部流轉、限時辦結”機制,打破部門壁壘,群眾只需提交一套材料,即可完成全流程辦理,極大提升了辦事效率。
從“焦慮而來”到“欣慰而歸”,彭先生的經歷正是長沙深化“放管服”改革、破解“登記難”的生動縮影。近年來,長沙市不動產登記中心始終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秉持“群眾無過錯即應辦證”原則,創新實施“產權質押前置登記”“爛尾項目分割辦證”“企業注銷按戶登記”等舉措,歷史遺留“登記難”辦結率達93.70%,幫助12萬戶家庭圓了“產權夢”。
“群眾無小事,這是我應該做的。”譚敏樸實的話語道出了不動產登記服務工作者的共同心聲。在長沙不動產登記中心,一個個像譚敏這樣的工作人員,正用微笑與專業,架起政府與群眾的“連心橋”,讓“登記難”成為歷史,讓“暖心辦”成為常態,不斷提升群眾的獲得感與幸福感,書寫著新時代不動產登記領域的民生答卷。
通訊員謝雅妮 瀟湘晨報辣椒財經記者牛蕊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