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兵團是傅作義的嫡系兵團,所以該兵團的成員,基本上都是跟隨老長官傅作義走上了起義道路,包括兵團司令官孫蘭峰也選擇了起義。
孫蘭峰是山東省滕縣人,18歲的他投身軍旅,先后追隨過閻錫山、傅作義。憑借著豐富的實戰經驗,以及過人的軍事素養,孫蘭峰也在晉綏軍中打出了威名,成為一員虎將。
要知道,在孫蘭峰還沒有選擇起義時,他在國軍集團中擔任的職位還是挺高的,是獨當一面的軍政主官,任職察哈爾省政府主席,張垣警備司令,第十一兵團司令,第九兵團司令等職。
在1949年,選擇起義后的孫蘭峰,參加了首屆開國大典。隨后被任命為綏遠軍政委員會副主席,綏遠軍區副司令員等要職,投入新中國的建設事業。
1987年2月27日,孫蘭峰在呼和浩特因病逝世,享年92歲。
第十七兵團司令官侯鏡如,是個爭議比較大的人物。有人說他是我黨的隱形將軍,也有人說他是蔣介石的忠實追隨者。因為,在平津戰役結束后,他并沒有選擇起義,而是率領部隊逃離了華北戰場。據說,侯鏡如能夠撤離華北戰場,是受到我黨的指示繼續潛伏敵營。直到1949年八月,在福州率領部隊走上了起義道路。
起義后的侯鏡如,擔任的職位還不錯,投入新中國的建設事業,任職國務院參事,政協委副主席。后于1994年10月25日,在北京逝世,終年92歲。
第四兵團司令官李文是蔣介石的嫡系將領,畢業于黃埔一期。在平津戰役爆發時,李文任職華北剿匪副司令官,同時兼任第四兵團司令官。說白了,李文就是蔣介石的眼睛,替他看住華北戰場上的傅作義。
當得知傅作義選擇起義后,李文氣得當場大罵,說:傅作義辜負了校長對他的信任。作為蔣介石的嫡系,自然不會選擇起義。
當蔣介石見到李文的歸來,十分感動,于是將他調到胡宗南麾下任副主任,同時兼任第五兵團司令官。不過,李文在后來的西南戰役中,兵敗被俘,被關押在樂山監獄。
在1950年,李文趁機逃脫,繼續追隨蔣介石,像他這樣對蔣介石如此忠心的黃埔生并不多見。
但此時的老蔣,對李文并不是太信任,于是隨便給他安排了一個無關緊要的職位。那也就是說,在臺期間的李文并沒有得到重用,后于1977年4月,病逝于臺北。
第九兵團司令官石覺,也是蔣介石的嫡系將領。所以在傅作義選擇起義后,石覺與李文一樣選擇棄傅,繼續追隨校長蔣介石。回到南京后的石覺,也受到了蔣介石的重用,任職上海防衛司令,協助湯恩伯共同守衛長江防線。
百萬大軍渡長江,石覺繼續頑抗,被英勇的人民軍隊打得潰不成軍,只能率領殘余部隊撤往舟山群島,選擇繼續頑抗,后于1950年撤往臺灣。
在臺期間的石覺得到重用。原因是他沒有兵敗被俘,因此深受蔣氏父子的信任。先后任職防衛總部副總司令兼北部防守區司令,南部防守區司令,第2軍團司令、金門防衛司令官、參謀本部副參謀總長,并晉級為陸軍二級上將。1959年7月,任聯合勤務總司令部總司令。
總結:傅作義選擇起義后,他的軍事集團的四大兵團司令官,孫蘭峰與侯鏡如選擇了起義,李文與石覺繼續追隨蔣介石。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