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陳光平
在現代軍事史的長河中,印巴“5.7空戰”無疑是一顆極具震撼力的石子,投入水面后激起的漣漪,正以驚人的速度向全球軍事領域擴散。這場空戰的諸多細節,不僅讓印度方面心有余悸,更引發了全球軍隊的深度研究與思考,其影響遠超空戰本身。
從空戰規模來看,雙方共120架戰機同時升空,這樣的陣仗在近幾十年都極為罕見。但真正顛覆傳統空戰認知的,是這場空戰完全屬于超視距作戰模式。雙方戰機均未越境,在自家領空展開廝殺,印度的陣風戰機在距離邊界160公里外就被擊落,這一距離意味著在現代空戰中,“隔山打牛”般的精準打擊已成為現實。相比之下,持續三年的俄烏沖突,都未出現過這種級別的空戰,足見此次印巴空戰的特殊性與開創性。
而戰損比更堪稱驚人,巴基斯坦以“零傷亡”的完美戰績打出了6:0的輝煌戰果。3架“陣風”、1架蘇-30MKI、1架米格-29 以及一架未確認機型被擊落,巴副總理那句“本可擊落15架,是給印度留面子”雖帶著調侃意味,卻也從側面反映出巴基斯坦空軍的強悍實力。回顧歷史,巴鐵空軍“以弱勝強”的傳奇早有先例,1965年1比8的戰損比、2019年梟龍干翻米格-21,再到此次完勝,一次次用實力證明了自身的價值。
最令印度飛行員恐懼的,是被擊落時的“無聲無息”。印軍通訊錄音中,指揮中心不斷呼叫“哥斯拉3”號陣風戰機卻無人應答,直到“哥斯拉4”飛行員親眼目睹戰友飛機爆炸,才驚覺危險降臨,而雷達告警系統全程靜默。霹靂-15導彈獨特的“靜默模式”,讓印度戰機的預警系統形同虛設,這種毫無征兆的死亡威脅,給印度空軍帶來了極大的心理震懾。
這場空戰的勝負,本質上是作戰體系的較量。中國不僅為巴基斯坦提供了先進的殲-10C戰機和霹靂-15導彈,更配套輸出了完整的使用方法、技術支持與戰術訓練。這一事實讓西方媒體集體噤聲,《金融時報》等開始客觀分析中國軍備與西方頂尖裝備的對比。埃及、土耳其等國也重新審視戰機采購計劃,中國軍工的實戰表現,正在悄然改變國際軍貿格局。
空戰結束后,雙方迅速走向停火。印度因顏面盡失,不敢再貿然開戰,畢竟連“陣風”都不堪一擊,繼續對抗只會更慘;巴基斯坦則在證明自身實力后,無意將沖突擴大。而中國在其中發揮的關鍵斡旋作用,促使雙方和平解決爭端,維護了地區穩定。
從更宏觀的角度看,這場空戰為全球軍方提供了全新的超視距空戰范本,以往的空戰理論與訓練或將面臨改寫。同時,它也凸顯了電子戰和預警系統的重要性,印度即便擁有性能不錯的戰機,卻因技術體系的短板而落敗。中國軍工實力經此一役得到實戰驗證,南亞地區的軍事平衡被打破,印度想要重奪空中優勢變得難上加難。
展望未來,雖然短期內印巴雙方會避免直接沖突,但軍備競賽必將加速。印度可能大力引進西方電子戰裝備,巴基斯坦則會深化與中國、土耳其的軍事合作。而這場空戰帶來的技術啟示,將深遠影響全球空軍的發展方向,超視距作戰、電子對抗等能力將成為各國軍事發展的重點。印巴“5.7空戰”不僅是南亞軍事天平的轉折點,更是現代戰爭史上一座意義非凡的里程碑,時刻提醒著世界各國:現代戰爭的勝負,早已不是單純武器性能的比拼,而是綜合作戰體系的全面較量。
注:本文作者系資深媒體人,前美國《美中時報》社(記者)中國辦主任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