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世界銀行與曼谷都市管理局的最新報告,泰國首都曼谷正經歷著越來越嚴重的高溫天氣,這不僅威脅著居民的健康和生計,也對城市的經濟韌性提出了嚴峻挑戰。高溫不僅導致勞動生產率下降,也給城市經濟帶來了不小的損失。據估算,最近幾年的持續高溫熱浪天氣已導致曼谷勞動生產率損失約5%。
曼谷的高溫問題已經不是什么新鮮事了。氣象部門的數據顯示,今年3月份,曼谷的氣溫已經飆升至41攝氏度,而酷熱指數更是達到了相當危險的水平。4月份,曼谷等城市的體感溫度更是一度達到42攝氏度至51.9攝氏度——這是可能引發熱痙攣、中暑和熱衰竭的程度。
這種極端高溫天氣不僅讓曼谷的居民苦不堪言,也讓城市的各種活動受到了影響。中暑、脫水等相關疾病的風險增大,兒童、老年人以及戶外工作者等受到的沖擊最大。為應對高溫,空調等制冷設備的使用時間大大延長,家庭能源消費占家庭支出的比例預計超過11%。對低收入家庭來說,這無疑是一個沉重的負擔。
有趣的是,盡管曼谷都市管理局在社交媒體上多次發布信息,提醒居民在高溫時段避免進行戶外活動,但曼谷人似乎并沒有被這股熱浪嚇倒,反而以特有的樂觀和幽默,將這場高溫熱浪變成了一場別開生面的夏日狂歡。
在曼谷的街頭巷尾,人們依然忙碌地穿梭。商場、咖啡館等室內場所成了人們的避暑勝地,空調的冷風讓人們暫時忘卻了外面的酷熱。而那些不得不在戶外工作的勞動者,則用各種方式來保護自己,比如戴上寬邊帽、穿上防曬衣,或者在工作間隙找一片樹蔭稍作休息。年輕人發明的“移動避暑法”大受歡迎:左手冰咖啡,右手小風扇,脖子上掛著冰鎮毛巾,活脫脫裝備了一套移動降溫“外掛”。
曼谷的交通也在這場高溫熱浪中經受著考驗。司機們依舊堅守崗位,確保城市生命線的正常運轉。乘客們則在車內享受著空調帶來的清涼,偶爾還會互相調侃幾句,緩解一下高溫帶來的各種不適。
這種樂觀的態度,或許正是曼谷人應對高溫的一種獨特方式。
面對高溫的挑戰,世界銀行與曼谷都市管理局共同發布報告《塑造涼爽的曼谷:應對城市高溫,打造更宜居城市》,提出了許多切實可行的解決方案。首先是升級熱浪警報系統,加強高溫監測和預警,及時發布高溫預警信息,提醒人們做好防暑降溫措施。其次是加速推進增加城市綠地面積、推廣綠色屋頂和墻面、改善城市規劃以減少熱島效應等措施。再次是通過加強國際合作,借鑒其他國家成功經驗,共同探索應對氣候變化的有效途徑。世界銀行建議,將抗熱能力納入長期政策和城市規劃,并設立基金,確保為抗高溫政策提供可持續的資金。這些措施不僅有助于降低城市溫度,還能大大提升居民的生活質量。
此外,曼谷也在積極加強公眾教育,提高居民對高溫天氣的認識和應對能力。他們通過各種渠道,向市民普及高溫防護知識,鼓勵大家在高溫時段減少戶外活動,多喝水,注意防暑降溫。
在應對高溫的過程中,曼谷不僅展現了其堅韌和活力,也為其他城市應對氣候變化提供了寶貴的經驗。未來,隨著更多應對措施的實施和升級,相信曼谷將在這場高溫熱浪中繼續綻放其獨特的魅力,為當地居民和外地游客創造一個更具吸引力的城市環境。(作者:朱 旌 來源:經濟日報)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