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期3天的七國集團(G7)財政部長與央行行長會議22日在加拿大閉幕。會議發表聯合公報稱,與會國家財長和央行行長承諾解決全球經濟中的“過度失衡”。外媒分析稱,雖未點名具體國家,但此舉顯然針對中國。接受《環球時報》記者采訪的專家認為,聲明對中國含沙射影,意在為美國政府的對華打壓添一把火,但G7內部也有分歧,未必會就此采取集體行動。
七國集團財長和央行行長會議在加拿大艾伯塔省班夫舉行
這份聯合公報稱:“我們認識到,有必要就非市場政策和做法如何加劇失衡、導致產能過剩并影響其他國家經濟安全達成共識。”與會財長與央行行長一致強調“公平競爭環境的重要性”,以及“采取廣泛協調的方式,應對那些不遵守相同規則和缺乏透明度的(國家)造成的損害”。公報還透露,未來將對“市場集中度和國際供應鏈韌性”進行分析。此外,公報還提到“低價值貨物”數量增加,渲染稱這些貨物有可能使海關和稅收系統不堪重負。
香港《南華早報》、路透社等媒體稱,盡管公報未直接提及中國,但顯然有針對性。據報道,美國財長貝森特會前曾表示將推動G7盟友“重新平衡全球經濟”,保護各國企業免受中國“不公平做法”影響。
南京大學國際關系學院院長朱鋒23日接受《環球時報》記者采訪時表示,美國政府發動貿易戰之后,拉攏其他G7國家,想要協調一致對中國進行打壓。這份公報對中國含沙射影,是G7在給美國政府對華貿易打壓找借口。朱鋒表示,事實上,G7國家近幾年一直有類似論調。但目前來看,這些國家與美國還沒有就“對等關稅”達成協議。這種對中國的隱晦指責攻擊,在多大程度上變成集體行動尚不確定。
外媒關注到,此次公報對美國關稅避而不談。法國國際廣播電臺報道稱,公報掩蓋了G7盟友之間就美國政府貿易關稅問題產生的激烈爭執和深刻分歧。一年前在意大利,G7財長們重申了對“自由、公平和基于規則的多邊體系”的承諾,但此次在加拿大,這一承諾被淡化為“追求我們共同的政策目標”。
英國《衛報》也提到,這份公報對美國的關稅政策只字未提——這些關稅已嚴重擾亂全球貿易與供應鏈,加劇經濟不確定性。加拿大財政部長商鵬飛淡化了公報未提及關稅一事,稱部長們“并未回避該議題”,會議期間已討論其影響。
外媒稱,本次財長會議為6月15日至17日在加拿大阿爾伯塔省卡納納斯基斯舉行的G7峰會“鋪路”。白宮已確認特朗普將出席此次峰會。
延伸閱讀
5月20日,中國—東盟經貿部長特別會議以線上方式舉行,雙方經貿部長共同宣布全面完成中國—東盟自貿區3.0版談判。這一消息引起港媒《南華早報》的注意,22日刊文稱,在中美貿易緊張關系仍在持續之際,中國與東盟的經貿合作進展,加強了中國的地區影響力。
同時,報道援引分析稱,此次談判是在“經過精心選擇的時機”宣布結束,這或將成為中國和東盟國家與美國進行貿易談判的有力“籌碼”。
4月初,美國總統特朗普對全世界舉起關稅大棒,此后在宣布暫停“對等關稅”90天后,繼續威脅各國與美國貿易談判,否則將恢復高額關稅。在暫停期(7月9日)結束前,包括東盟國家在內的許多國家都尋求在此期間與美國達成貿易協議。
《南華早報》提到,中國—東盟自貿區3.0版談判歷經近兩年時間、9輪正式談判。
華南理工大學公共政策研究所研究員徐維軍表示,他認為,此次談判結束的時機至關重要,“經過精心選擇”。他說:“談判幾年前就開始了,但特朗普4月份的關稅沖擊可能讓中國和東盟意識到了共同利益,加快了談判進程,現在宣布了這一消息。”
徐維軍稱,在美國對全球挑起關稅戰之際,中方可以將這一貿易協定作為東盟獨立性以及東盟默認拒絕聽命于華盛頓的證明。他指出:“在未來與美國的關稅談判之前,中方在貿易多元化方面取得了又一次勝利。”
榮鼎集團4月底發布的報告顯示,自特朗普第一任期內挑起中美貿易戰以來,按已宣布的交易數量計算,東盟已成為中國制造業外國直接投資的最大目的地。數據顯示,總投資額的86%以上流向了汽車行業、信息和通信技術、電子、可再生能源設備和消費品。
2024年,中國與東盟連續第五年互為最大貿易伙伴,雙邊貿易額同比增長7.8%,達9823億美元。
數據顯示,東盟已成為中國制造業外國直接投資的最大目的地 《南華早報》制圖
徐維軍繼續表示,中國香港也與東盟簽署了自由貿易協定,憑借其作為主要轉口港和金融中心的地位,可以促進中國內地與東盟之間的貿易流動。“中國香港與東盟有著長期的聯系,并且有能力推動人民幣在貿易結算中的使用,同時充當該地區的仲裁中心。”
他還稱,升級后的中國-東盟貿易協定將為中小企業提供支持,對區域經濟具有重要意義。
在白宮宣布暫停前,東南亞國家是受美國“對等關稅”打擊最嚴重的國家之一,其中,柬埔寨、老撾和越南分別面臨49%、48%和46%的關稅。
上海復旦大學國際問題研究所教授信強表示,中國與東盟升級后的自由貿易協定將成為雙方與美國談判的有力籌碼。“隨著中國和東盟努力加強雙邊貿易,并考慮到其經濟規模龐大,希望特朗普能夠理解他的關稅戰對美國國際貿易的影響。”
“東盟絕不能落入美國的分而治之陷阱,必須團結起來應對華盛頓。”他補充說,這一貿易協議也可能有助于東盟在與美國的談判中變得更加“團結”,因為美國會向東盟施壓,讓其選邊站。
中美經貿會談取得突破,于5月12日宣布“休戰”。在此之前,特朗普宣布對從中國進口商品征收145%的關稅,針對中國香港和內地的“小額豁免”政策于5月2日到期。中國船舶也成為特朗普政府的“眼中釘”,將被征收高額費用。
值得一提的是,美國各行業此前紛紛預警,對華關稅政策將重創美國經濟和消費者生活。
洛杉磯港自華進口量一度腰斬 視頻截圖
5月6日,洛杉磯港執行董事吉恩·塞羅卡表示,當周,從中國進口的貨物數量下降了50%以上,產品價格比上個月暴漲了大約兩倍半。澳新銀行大中華區首席經濟學家楊宇霆8日表示,4月底,中國至美國集裝箱船數量出現急劇下降。
但據美國消費者新聞與商業頻道(CNBC)報道,4月份,在對東南亞國家出口激增的推動下,中國4月份出口大幅增長,抵消了對美出口商品因高額關稅開始大幅下降的影響。據海關總署數據,4月,中國貨物貿易進出口增長5.6%,對東盟出口大幅增長20.8%。
據商務部網站消息,5月20日,中國—東盟經貿部長特別會議以線上方式舉行,雙方經貿部長共同宣布全面完成中國—東盟自貿區3.0版談判。
3.0版談判于2022年11月啟動,歷經近兩年時間、9輪正式談判,于2024年10月實質性結束。在各國經貿部長全力協調和共同推動下,雙方全面完成談判,向簽署升級議定書的目標又邁出關鍵一步。
據介紹,3.0版將發出維護自由貿易與開放合作的強音,將打造包容、現代、全面、互利的自貿協定。在全球經貿面臨重大挑戰的形勢下,雙方全面完成談判,順應了世界發展大勢,彰顯了自由貿易與開放合作的強大生命力,將為區域和全球貿易注入更大確定性,為各國堅持開放包容、合作共贏發揮引領示范作用。
中國—東盟自貿區3.0版談判完成 資料圖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