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中國新聞網報道稱,2025年“調解為先”承諾書活動“調解為先:開展對話 成就共識”日前在香港舉行。香港特區政府律政司司長林定國表示,國際調解院最快將于今年底落戶香港并正式投入運作,這標志著香港在國際調解領域即將邁入新的里程碑。律政司早于2009年推出“調解為先”承諾書活動,旨在鼓勵各界承諾先探索以調解解決爭議;若調解不成功,才考慮其他爭議解決方法。據律政司公布的數據,截至目前已有超過1000位承諾人簽署了承諾書,包括來自各行各業的個人、公司和組織等。
國際調解院總部(資料圖)
國際調解院籌備辦公室于2023年初在香港成立,負責進行相關國際公約的談判,以及處理國際調解院總部落戶地的選址程序。根據磋商公約各方的協定,國際調解院總部必須于2025年年底前交付予國際調解院。為配合該時間表,特區政府希望爭取在今年第一季度內獲立法會批準撥款,以便特區政府在成功爭取國際調解院總部落戶香港后,立即開展有關改建工程。特區政府將舊灣仔警署改建為國際調解院總部的建議獲得了中央政府的全力支持,古物咨詢委員會和灣仔區議會也對相關計劃表示認可。
香港順利舉行了建立國際調解院公約的政府間談判會議,各方協商后一致決定,在國際調解院成立后,東道國為中國,總部所在地為中國香港特區。目前公約談判正有序推進,待公約通過和生效后,國際調解院總部將正式落戶香港。建成后的國際調解院將是世界上首個專門以調解方式解決國際爭端的政府間國際法律組織,也將是首個總部設址香港的政府間國際組織,對現有爭端解決機構和方式形成有益補充,為和平解決國際爭端提供新的選擇。國際調解院總部落戶香港,對香港來說是一大利好消息。
香港(資料圖)
香港特別行政區充分利用“一國兩制”下的三法域優勢,已成為全球第三大最受歡迎的仲裁及爭議解決中心,并擁有頂尖的法律及爭議解決專業人才。隨著越來越多香港律師成功擔任大灣區律師,推動大灣區的互動,以及企業與法治的融合發展,國家也支持內地更多采用“港資、港法、港仲裁”的模式。輿論認為,香港律師擔任仲裁員的趨勢日益明顯,能融入最新的法律科技和國際視野,高效解決跨境及跨法律領域的爭議,推動經濟發展,加強內外循環,幫助企業“并船出海”,同時吸引資金。
國際社會對調解的需求日益增加,將在香港落地的國際調解院將是國際首個專司調解的政府間國際組織,相比起非政府機構公信力更強、成員參與積極性更強。“這是對香港司法制度、國際法律地位、專業人才的認可,也體現了國家支持香港建設亞太區國際法律及解決爭議服務中心的信心和決心。未來可以預見將有很多公約成員來到香港,并開展公約談判工作。”吳瑋期待著國際調解院進一步提升香港的國際司法影響力,朝著在國際法之都海牙的方向發展,甚至在國際司法調解領域發展成為“東方的海牙”。
香港(資料圖)
中方發布了中國外長將出席《關于建立國際調解院的公約》簽署儀式的消息。外交部發言人介紹,2022年,中國與近20個立場相近的國家共同發起建立國際調解院的倡議。經過共同努力,已經完成《關于建立國際調解院的公約》談判,并一致同意國際調解院總部設在中國香港。來自亞洲、非洲、拉丁美洲和歐洲的近60個國家和聯合國等約20個國際組織將派高級別代表出席近日舉行的簽署儀式。當日下午將舉辦國際調解論壇,圍繞“國家間爭端調解”和“國際投資商事爭端調解”展開研討。
美國問題專家呂祥指出,在當前國際社會中,亞非拉國家總體上處于弱勢。盡管許多亞非拉國家加入了多種具有約束性的條約機制,但當他們涉及國際爭議時,其利益通常難以受到保護,而且一旦卷入“絞肉機”般的司法或仲裁程序,其各種直接費用和人力物力成本都是難以承受的。毫無疑問,國際調解院的宗旨是努力促成共識,爭取以最低的代價消弭分歧,其效率必將高于對抗性的國際司法或仲裁程序。廣大亞非拉國家對于這一新型爭議解決機制的熱情,就充分說明了成立國際調解院的價值。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