粽葉飄香傳古韻,童心飛揚慶雙節。5月24日,由普陀區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長壽路街道黨工委、辦事處主辦的端陽‘樂’出圈”普陀區“我們的節日·端午”主題文明實踐活動暨長壽路街道“半馬蘇河”文明實踐帶雙節公益市集在創享塔廣場舉辦。
暖心公益,共筑文明實踐新風尚
新就業群體是城市繁榮的建設者,他們常年穿行在路上,用辛勤的汗水為經濟社會發展注入活力。今年春節以來,普陀區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創新設立近鐵e站、長風灣蘇河驛站等4個常態化服務站點,構建起覆蓋全區的關愛網絡。端午前夕,再次開展端午安康·城市建設新群體關愛行動,通過節日慰問傳遞城市溫情。活動現場同步舉行授牌儀式,在原有4個城市建設新群體關愛點基礎上,新增12處新時代文明實踐點,進一步織密"15分鐘暖心服務圈",讓快遞員、外賣騎手等群體切實感受"處處有港灣"的城區溫度。
為幫助更多青少年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鼓勵他們走出小家、走進社區,今年,長壽路街道聯合同濟二附中、上音安師實驗中學、江寧學校、武寧路小學、回民小學5所學校組建了五支長壽路街道青少年文化敬老志愿服務隊。志愿者們將在課余時間走進養老院,用實際行動踐行敬老精神。現場,青少年志愿者代表分享了自己的志愿服務感悟,積極展現了青少年對傳統美德的深刻理解與責任擔當。
為引導青少年傳承敬老美德、厚植社會責任,長壽路街道聯動轄區教育資源,聯合同濟二附中、上音安師實驗中學等5所中小學組建青少年文化敬老志愿服務隊。志愿者們將在課余時間走進社區養老院,通過文藝展演、陪伴互動等方式踐行敬老行動。
此外,長壽路街道充分挖掘轄區文明單位、共建單位力量,策劃推出“文明相伴銀發‘智’享”暨長壽路街道AI生活課堂文明實踐項目、“暖在社區”四季送溫暖關愛社區困境兒童募捐活動。“文明相伴·銀發‘智’享”文明實踐項目聚焦老年群體實際需求,幫助有需求的老人跨越數字鴻溝;“暖在社區”活動將依托轄區文明單位、愛心企業力量開展四季常態化的關愛行動,從物資援助、心理疏導、學業支持等方面,助力社區困境兒童向陽而生。
童心體驗傳民俗,親子互動品文化
儀式活動結束后,現場同步啟動了端午民俗游園會、青少年愛心義賣集市、青少年環保主題繪畫展。在端午民俗樂園里,青少年漢服快閃秀耳目一新;射五毒、歡樂釣粽子等游戲樂趣多多。制作艾草香囊、巧編五彩繩、做龍頭等趣味體驗吸引了許多小朋友參與;親子互動包粽子環節,小朋友在家長的帶教下,認真挑選粽葉、填充糯米和餡料,包裹、壓緊、纏繞,小心翼翼包裹出一個個菱角分明的粽子,共同享受親子時光。
愛心義賣筑橋梁,綻放文明實踐新光彩
公益義賣現場人頭攢動。來自宜川附校、長征中心小學、華東師范大學附屬小學等13所中小學和親子家庭積極參與,“攤主”平均年齡不超過15歲。紅領巾們早早來到現場布置攤位、整理商品,以小隊形式開展活動,熱情向大家介紹義賣商品。一名少先隊員表示:參加青少年愛心義賣活動是一次非常有意義的經歷,不僅體會到奉獻的快樂,也讓自己收獲了成長與感動。本次所有活動義賣收入將統一捐贈至長壽社區基金會,用于轄區困境兒童微心愿項目。
現場還設有端午祈福墻,孩子們把祈愿健康成長、學業進步的祝福語貼在祈福墻上;在青少年“微心愿”認領墻前,寫滿了前期向轄區困難青少年征集的心愿請求,一張張愛心貼紙被有愛的居民和少先隊員取下,幫助困境兒童在節前完成“微心愿”,讓困難家庭的孩子共享歡樂“六一”兒童節。
當“端午”撞上“六一”,普陀區緊扣“我在文明實踐中心過佳節”主題,創新融合傳統節日文化與現代親子互動需求,積極打造了“老少同樂、文化出圈”的新時代文明實踐新場景,進而實現“文化傳承有載體、社區治理有溫度、居民參與有獲得感”。
原標題:《童樂“粽”動員端陽“樂”出圈,普陀雙節市集傳遞文明溫度》
欄目編輯:顧瑩穎
來源:作者:新民晚報 解敏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