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刷到朱媛媛老師的消息,心里著實咯噔了一下。演藝圈里好些熟悉的名字接連發聲,字里行間都是藏不住的惋惜。說實話,一開始有點納悶——這位總是在熒幕上演著煙火氣角色的演員,究竟有著怎樣的人格魅力,能讓同行們如此真情流露?
刷到那位作家的文章時,倒是忽然理解了這種集體悼念的微妙。他說大家爭著寫小作文,未必全是出于私交,更多是因為朱老師這輩子沒什么負面新聞,悼念她不會有風險,反而能在公眾面前刷一波「重情義」的好感。這話聽著有點扎心,卻像戳破了娛樂圈的一層窗戶紙——原來有些公開的緬懷,早已成了一種安全的社交貨幣。
想起大S走的時候,網上的動靜其實更大。論國民度,她當年火遍大街小巷的偶像劇,影響力確實超過很多實力派演員。可翻遍明星們的社交平臺,幾乎看不到幾句真切的悼念。后來仔細想想,大概是她離婚后的那些爭議,加上張蘭在直播間的「熱鬧」,讓很多人怕沾上是非。畢竟在娛樂圈,說錯一句話可能就被放大成一場風波,誰愿意在這種時候冒險呢?
但反過來想,作為觀眾,我們真的能看透明星私下的為人嗎?那些鏡頭前的笑臉和采訪里的金句,有多少是真實性格的折射?所以啊,有人愿意為逝者發聲,固然值得點贊;選擇沉默的人,也未必就冷血。這世道本就現實,錦上添花的永遠比雪中送炭的多,尤其在利益交織的娛樂圈,愿意在爭議中站出來的人,確實需要勇氣。
不過話又說回來,咱們普通人看個熱鬧就好,犯不著用道德標準去綁架別人。就像身邊的朋友,平時一起吃飯喝酒的不少,可真到遇事時,能伸手拉一把的才是真朋友。演藝圈也好,生活中也罷,能做到遵從本心、問心無愧,就已經很難得了。至于別人怎么選擇,那是人家的自由,咱們就別瞎操心了。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