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在徐匯這片賡續紅色血脈的熱土上,廣大勞動群眾始終是時代奮進的脊梁。從新中國第一塊“上海牌”手表到全球首例斷肢再植術,從漕河涇科技引擎到徐匯濱江新地標,勞動者們用智慧與汗水鑄就輝煌。2025年,徐匯涌現出2位全國勞模和先進工作者、17名上海市勞模和先進工作者及6個上海市模范集體,他們用“愛崗、敬業、堅守、拼搏”的共同信念,詮釋新時代勞模精神內核。這份光榮屬于每一位在平凡崗位創造不凡的奮斗者,這份榮耀將化作驅動徐匯高質量發展的澎湃動能,激勵我們接續書寫“勞動創造幸福”的時代答卷。
顧耀耀,徐匯區消防救援支隊綜合指導科科長、顧耀耀火災調查創新工作室負責人。在烈焰與廢墟中探尋真相,于科學與責任間守護平安,是他的真實寫照。二十多年如一日扎根火調一線,他以“火場福爾摩斯”的智慧與韌性參與破解上千起疑難火災事故謎題,以赤子之心寫就忠誠之名,用科技之光照亮火調之路,生動詮釋了申城這座超大型城市消防火調人的使命與擔當。
火場即是戰場,
爭當廢墟中的“科學偵探”?
對于每個消防人而言,火情就是命令,火場便是戰場。作為上海消防火災調查領域的排頭兵,顧耀耀早已養成了“手機不離身、24小時暢通”的習慣,不論是白天或是黑夜,在工作還是休息,他時刻做好了聞警即動的準備。可能在支隊轄區,又或者上海全域,乃至全國各地,一旦有重大火災事故,總能看到顧耀耀的身影……從業20年來,顧耀耀先后參與處置各類有影響火災案件調查1500余起。
江蘇常熟“7·16”重大放火案事故調查中,他頂著40℃的高溫,在十余噸已發酵變質的火場殘骸中持續作業72小時,找尋拇指蓋大小的打火機防風罩物證。浙江寧波“9·29”重大火災事故調查中,面對火場高熱余溫和超強臺風的雙重威脅,他在搖搖欲墜的廠房里爭分奪秒,固定了關鍵燃燒的痕跡。首都機場CA183飛機火災事故調查中,面對起火部位涉及美、英、法多個國家高科技產品認定,他秉公辦事、精準定位,避免了涉事企業幾十億的經濟賠償和外事糾紛。江西新余“1·24”特別重大火災事故調查中,為了真實還原火災現場,國務院調查組需要在可燃氣體濃度爆表的全尺寸環境里模擬犯罪嫌疑人案發細節,稍有不慎就會樓毀人亡。在此極端危險的環境下,顧耀耀和他的組員實施了70余次真火實驗,完成了近乎不可能完成的任務……憑借出色的業績,他先后榮立個人二等功1次、三等功5次,榮獲上海市五一勞動獎章、市消防救援總隊“申城消防衛士”、崗位練兵能手等殊榮。
有為才能有位,
打造火災調查“上海方案”
深耕一線,顧耀耀更知一線在想什么、需要什么、要做什么。學習,永遠是顧耀耀的心頭大事。即便工作再忙,他總要抽出時間自我加壓、孜孜以學,先后受組織委派赴應急管理部四大消防研究所和中國人民警察大學火調技術專業研學并順利結業,自學考取了低壓電工上崗證。作為火災調查創新工作室負責人,他自發地組織單位專兼職火調員,利用業余時間,從擰一顆螺絲釘開始,系統學習汽修原理,全部考取國家部委頒發的“機動車檢測維修工程師”資格證書,真正做到了對機動車火災調查知其然更知其所以“燃”。
專業,早已成為顧耀耀的座右銘。對標刑事案件證據保全標準,他牽頭籌建了全國首家全鏈條、可溯源的火災物證保全室。著眼科技發展與火災調查實訓需要,他參與研發我國首套火災事故調查虛擬現實訓練系統,以科技賦能打破原來“紙上談兵”式的火調培訓模式,被全國推廣。
公正,歷來是他奮斗終生的目標。在整治群租問題行動中,面對案件直接責任人已亡故的不利局面,他積極推動單獨追究間接責任人(二房東)的刑責,成為全國首例二房東違反禁止性規定而引發失火的刑事案件,不僅震懾了同類型違法行為,推動了房屋租賃市場進一步正規,推開了火災調查工作與行政訴訟工作緊密銜接、高效聯動的工作局面。在這一過程中,他成為了全國消防救援系統首個被最高檢任命的特邀檢察官助理。
創新實現突破,
迭代火調技術“行業標準”
憑借扎實的基本功,顧耀耀先后參與制定多項行業協作規定、應急救援指南、火災事故調查標準,參與編撰火調培訓教材,為火災預防和應急救援提供了科學依據和行業標準。這些創新成果,不僅提升了火災調查工作質效,也有力推動了全國火災調查領域跨越式發展。他創新“救火—救水—查因”三同步工作法,大幅壓縮火災調查周期,大大減少次生災害和善后維穩成本。面對易發高發的電動自行車火災,在沒有任何技術規范可以參考的情況下,他借助超景深顯微鏡激光能譜識別區分三元鋰和磷酸鐵鋰電池,為此類火災事故的調查提供了一種新的調查思路。他還專注分析鋰離子蓄電池卸壓孔和鍍鎳鋼片的微小痕跡,抽絲剝繭溯源故障電瓶,有效破解電動自行車火災調查難點。不僅如此,他還關注火調員自身的健康防護。為此,他會同上海消防研究所共同采集火場空氣質量數據,用真實的數據為火災勘驗安全防護提供堅實支撐,成為全世界該領域研究較早、火災樣本最多的單位,填補了消防職業病防范的空白。
從青澀火調員到知名火調專家,從技術突破者到機制開創者,顧耀耀用幾十年如一日的堅守,把青春和熱血灑在一片片焦土和廢墟之上,寫滿了對黨和人民的無限忠誠。他參與研發的12項創新成果在全國推廣應用,主持的8項標準和指南進一步規范相關行業,培養的56名骨干已成為火調中堅力量。面對新時代消防救援事業高質量發展新要求,這位“藍焰逆行者”正帶領團隊向著智慧火調、精準防范等新領域進軍,用科技利劍守護萬家燈火,以先鋒姿態詮釋“人民消防為人民”的永恒誓言。
點擊下方,查看視頻
文稿:區總工會
記者:李夢婷
視頻:馬自豪、朱文喆
編輯:葉芳芳
校對:耿潔玉
審校:韋麗
轉載請注明來自上海徐匯官方賬號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