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友一開始還挺同情她,覺得一個七十多歲的老太太,女兒走了,心里難受,發點情緒也能理解。
但時間一長,大家就有點煩了——怎么天天都能看到她上熱搜?
甚至比大S活著的時候還活躍。
尤其最近汪小菲再婚那幾天,S媽幾乎每天都有動靜,不是突然發文哭訴“我想我女兒”,就是深夜發帖說自己睡不著、只能一個人偷偷流淚。
有人調侃:“這哪是追思亡女,簡直像在拍連續劇。”
更夸張的是,她還會在評論區和網友互動,說些“你們不懂我”、“我現在活得一點意思都沒有”的話,搞得跟直播帶貨似的。
最開始還有人站出來替她說話,覺得老人年紀大了,情緒失控可以原諒。
但慢慢地,風向變了。尤其是之前她放話說“汪小菲不讓我看孩子”,結果沒過幾天,聊天記錄曝光,原來人家根本沒攔著她,反而是她自己一直不來。
這一下子把她的“苦情戲”戳破了,網友紛紛翻臉:“原來是演的啊?”“太會演了。”
S媽好像完全沒意識到大家態度的變化,依舊我行我素地發內容。
她說自己70多了,晚上沒事干,就靠刷手機、發微博打發時間。
這話一出,很多人就開始質疑:你真想孩子,不如去廟里燒個香、念個經,或者安安靜靜寫點回憶錄也行啊,干嘛天天在網上哭窮賣慘?
連她親閨女小S都看不下去了。
有消息傳出來說,小S勸她媽少上網、別亂說話,可S媽根本不聽,還在社交平臺上含沙射影地說“有些人管得太寬”。
母女倆的關系也跟著緊張起來,外界看著都覺得尷尬又心疼。
其實從旁觀者的角度看,S媽可能真的只是太難過,找不到出口,才用這種方式宣泄情緒。
但她忽略了現實情況:現在不是以前,信息傳播太快了,一句話說錯,立馬就能被放大解讀成“炒作”、“博眼球”。
而且她越是這樣頻繁露面,越容易讓人懷疑她是不是另有所圖。
有網友分析說,S媽的行為已經超出了正常悲傷的范疇,更像是把私人情感當成流量密碼來使用。
她每次發聲,都能引發討論,帶動話題,這對某些人來說可能是“商機”。
但對公眾而言,這種反復消費親人離世的做法,確實讓人反感。
而真正讓人心寒的是,她不僅沒有收斂,反而越來越激烈。
前幾天她還在群里和朋友聊到一半突然發微博,說“我現在什么都不怕了,該說的就說”。
這句話一出來,很多人都覺得她已經陷入一種情緒漩渦,分不清現實和表演的區別了。
她的行為不僅影響了自己的形象,也讓整個家庭陷入輿論風暴。
原本大家提起大S,都是惋惜和懷念,但現在一提到這個家庭,第一反應卻是“戲太多”、“太復雜”。
其實,失去親人是一件極其私密的事情,每個人處理方式不同。
有人選擇沉默,有人需要傾訴,但無論如何,都不該變成一場公開的情緒表演。
尤其是當你的發言會影響家人、朋友甚至是公眾情緒時,更應該謹慎對待。
S媽或許是真的太孤單了,也需要關注、陪伴和安慰。
但問題在于,她把這份需求投錯了地方。社交媒體不是傾訴痛苦的最佳渠道,它更像是一面放大鏡,把你的每一句話、每一個表情都無限放大。
一旦用力過猛,就容易適得其反。
希望S媽能慢慢冷靜下來,找到更適合的方式去紀念女兒,而不是一遍遍重復那些情緒化的表達。
也希望這個家庭能早日走出陰霾,回歸平靜的生活。
畢竟,真正的思念不需要喧囂,也不需要熱搜。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