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敬百歲人生,讀懂歲月靜好
遇見生命最好的答案
今天,我們繼續關注
湛江百歲老人的幸福生活
吳川梅菉103歲壽星的“長壽密碼”
居住在吳川市梅菉街道躍進社區
躍進街的卓瑞芳老人
出生于1922年9月29日
今年103歲
卓瑞芳老人的百歲人生,宛如一部鮮活的歷史書,見證了時代的變遷,她也用自己的一生詮釋著長壽的奧秘與家風的力量。她的家屬總結卓瑞芳老人的長壽秘訣,認為是堅持規律生活,保持寬容心境以及家庭和睦、 子孫孝順。
01
簡樸規律的生活之道
在日常飲食上,老人秉持著“什么食物都吃”的原則,飲食總體上較為清淡。作息方面,老人則堅持早睡早起。在她行動方便時,梅菉大塘公園是她常去的地方,散步、運動,與鄰居聊天,生活充實而快樂。
02
樂觀寬容的長壽密碼
多年來,老人始終保持著規律的生活習慣,心態平和,心情愉悅,與人為善。面對生活中的風風雨雨,她總是以豁達的態度去面對。如今,卓瑞芳老人享受著社保和高齡補貼帶來的福利,生活得幸福而安穩。
03
代代相傳的和美家風
卓瑞芳老人如今四代同堂,子孫多達40余人,后輩們都很孝順。卓瑞芳的四個兒女輪流照顧老人,每月一輪,毫無怨言。如今老人行動不便,講話不利索,子孫們便經常請醫生上門看病,悉心照料她的生活起居。每年老人的生日,家中都會擺上幾臺酒席,大家從四面八方趕來,為老人祝壽。每次子孫上門看望,老人都開心得像個孩子,拉著他們的手噓寒問暖。
踏過硝煙戰火 見證幸福生活
在東海島民安街道西北臨海
有一條平靜的小漁村叫大熟村
百歲老人沈恒純就居住在這里
他出生于1924年,今年101歲
曾經參加過解放戰爭和抗美援朝戰爭
大熟村一家普通農戶中,“藏著”一幅鄉村閑趣圖:綠樹環繞、雞鳴犬吠。院子由幾間平房圍合而成,雖然房子看起來有些光景,但房前屋后打掃得干干凈凈,連墻角的柴火也碼得整整齊齊。就在這寧靜的院子里,沈恒純的百年人生故事第一次對外人說起。
01
戎馬半生的家國擔當
沈恒純曾在覺民中學讀過幾年書,是當時大熟村為數不多的“讀書人”。山海不平、社會動蕩終結了他的讀書夢,于是他選擇參軍報國。1958年,沈恒純復員回到湛江后第一份工作就是參與東海大堤的修建,投身家鄉熱火朝天的建設中。大堤修建完成后他先后在太平財政所、東山糧所工作,在鄉鎮基層兢兢業業,直到退休。沈恒純在東海島老家與愛人結識并一直定居,育有一兒一女。兒子又生了兩男三女,現有三個曾孫,享四代同堂的天倫之樂。
02
勤耕不輟的長壽密碼
或是受軍旅生活的影響,沈恒純每日雷打不動6點多準時起床,起床后就開始收拾屋子、打掃衛生、喂雞。時至今日,他依舊每天堅持勞動。在勞動之余,沈恒純喜歡閱讀,尤其是歷史類的書籍。同時他還喜歡看報紙和收看新聞聯播,了解社會的發展變化。良好的作息和飲食習慣也給健康“加分”。孫輩說,爺爺口味很清淡,平時愛吃魚和生蠔等海鮮,基本不吃醬油。
03
睦鄰友好的家風傳承
沈家鄰里關系融洽,總是積極參與村子里的集體事務,但凡有能幫上忙的,老人家都會盡力而為,村子里的人都對其十分尊敬。早些年,沈恒純和戰友們保持密切聯系,互相走訪。每年都有朋友到家里看望他,朋友間相談甚歡,常常留下來過夜。在孫輩心中,爺爺是一位慈祥的老人,對孩子們十分寵愛,在孩子們春節回家時,總會給他們封上紅包。同時,他也是一位嚴格的長輩,常常叮囑孩子們不要浪費糧食,工作要認真,不能敷衍應付。
歲月沉淀下的長壽密碼與優良家風
出生于1925年5月2日肖保春
是一位幸福快樂的百歲老人
現居住在
廉江市良垌鎮崇山村三隊
近日,記者來到肖保春老人家中采訪。老人在門前椅子上小憩,他身后種植著魚腥草、豆葉、玫瑰花等植物,一片綠意盎然。兒媳婦陳建玲見到記者到來,熱情地端出切好的西瓜,泡上熱茶。一旁2歲多的曾孫女肖希玥,捧著西瓜,跌跌撞撞跑向老人,奶聲奶氣地喊著:“吃西瓜!”老人布滿皺紋的臉龐瞬間綻放出燦爛笑容,這場跨越近百年的溫馨互動,看得人心里暖意融融。
01
作息規律 精準如鐘
年輕時,肖保春在生產隊拉牛車,后來深耕農事,犁田、插秧、種水稻、種甘蔗,無一不精,一生勤勞肯干。即便到90高齡,他還堅持下田插秧。直到2020年,家人才成功勸住他不再務農。但老人依舊閑不下來,堅持自己洗衣、洗被,主動承擔力所能及的家務,勞作早已成為他生命的一部分。飲食上,他從不挑食,尤其偏愛魚和粥。兒媳介紹:“他現在的生活就像‘打卡上班’一樣規律,比上班族還準時!自己的物品也總是收拾得井井有條。”
02
心寬似海 豁達樂觀
老人有著樂觀的心態,從不與人計較,就算被人占了便宜,也一笑了之。“不貪、節儉、不生氣。”正是肖家的家風。在肖保春的言傳身教下,晚輩們遇事沉著冷靜,鄰里關系和睦融洽。這份寶貴的精神財富,在歲月的長河中代代相傳,滋養著整個家族。這位老人完美詮釋了勤勞、樂觀與堅韌的力量。
03
德厚若硯 仁厚傳家
“肖爺爺一家便是崇山村良好家風的縮影。”崇山村黨總支部書記肖思宇介紹,該村通過干部常態化走訪、鄰舍互助等機制,建起“子女盡孝、鄰里助老”的溫情氛圍。目前全村90歲以上長者超30人、百歲老人達3人,崇德向善的家風已蔚然成風。孝順是長壽的根基,崇山村正以實際行動讓“老有所養、幼有所教”成為鄉村振興的溫暖底色。
長壽,不是數字的追逐
而是生命的豐盈
三位湛江百歲老人
都詮釋著良好家風傳承的意義
他們用用質樸的智慧
解開了幸福的真諦
來源:湛江日報
文字:記者林明聰 林宇云 楊雅麗 見習記者陳逸卓 通訊員陳嘉敏
圖片:記者殷翊展 張鋒鋒 受訪者供圖
編輯:張連珠
審核:梁華 羅穎露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