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注臺灣局勢的人會發現,自從民進黨賴清德上臺之后,圍繞他的笑話鬧了不少,近日有島內網民發現,臺灣行政院官網上在介紹臺灣人口組成部分時,竟然將臺灣島內數量最多的“漢人”歸為“其余人口”,而將占比非常少的原住民稱為主要人口,民眾紛紛表示倒反天罡,賴清德當局為了“去中化”簡直是已經走火入魔了。
賴清德就職即將滿一年,在這段時間里賴當局三番五次挑釁中國大陸,反復宣稱“兩岸互不隸屬”,導致兩岸關系越來越緊張,面對越來越猖獗的“臺獨”行為,不少網友認為大陸就應該直接武力統一臺灣,徹底終結民進黨的“獨立”幻想。不過從目前來看,中國大陸似乎并不急于走到這一步,這也讓眾人為之感到疑惑,這背后隱藏著什么樣的顧慮呢?
一
臺灣問題在本質上屬于中國內政,容不得任何國家或勢力干涉,然而不可否認的是,在兩岸關系的演變中美國扮演著一個極其重要的角色,而它也被很多人認為是中國收回臺灣最大的阻礙。臺灣特殊的地理位置就決定了它必然會成為東亞地區的軍事要地,而美國作為如今世界上最強大的國家,面對著呈現咄咄逼人上升態勢的中國,它不得不將中國視作潛在的競爭對手,而為了能夠有效地遏制中國的勢頭,美國只能在臺灣問題上大做文章。
事實上,從1972年中美建交之后,美國對華的態度就表現出了明顯的“雙軌”特征,一方面它與中國進行正式的外交關系,維持著表面的合作發展,另一方面卻公然將臺灣當作“獨立的政治實體”,明里暗里都與它保持著某種程度的實質關系,多年來美國政府一次次“更名換姓”,盡管在對華政策上會隨著掌權者不同而產生不同程度的差異,但“雙軌”特點一直都沒有改變。為了阻止我國解放臺灣,美國采取了各種措施:政治上它干預臺灣地區選舉,扶持“臺獨”政權;經濟上對臺進行高頻率、大數額的軍售,將臺灣打造成為美國經貿的“輸血者”;軍事上美國更是毫不避諱將臺灣納入其軍事防區,派遣艦隊入駐臺灣海峽,其野心昭然若揭,就是為了把臺灣變成圍堵中國大陸的軍事基地。
這一套操作下來,臺灣的確成為了美國制衡中國的一枚棋子,為兩岸和平統一設置了極大的外部障礙,但值得一提的是,美國對于臺灣問題的影響力并沒有隨著時間而無限度擴大,說到底,美國雖然視中國為競爭對手,但兩國在亞太甚至全球有著不可替代的合作利益,尤其是經濟交往與合作已經成為了兩國關系的重要基礎,經濟上的互補性雙方都大受裨益,中國巨大的市場潛力也為美國提供了巨大商機。簡單的來說,只要中美之間還存在有共同的利益,那就注定了兩國不會成為絕對的敵人,加之中國在臺灣問題上絕不讓步的堅定立場,美國因為臺灣問題與中國徹底翻臉的可能性并不大。
不過即便這樣,我們仍然不能放松警惕,一旦臺海發生沖突,美國勢必不會放過這個機會,參考一下如何俄烏戰爭中的俄羅斯,如果中國大陸此時決定用武力解決臺灣問題,那么很有可能會被美國等西方國家聯合起來制裁和孤立,陷入泥潭。
因此對于這些虎視眈眈的外部力量,“拖”未嘗不是一種戰略,畢竟在美國這位知名的“和事佬”面前,亞太地區并不是它的全部舞臺,俄烏沖突、中東戰火都充斥著美國的身影,拖得越久,美國在各個地區的投入就越大成本也會越高,這樣勢必會使美國承受更多內耗,在一定程度上削弱其影響力,使得在關鍵時刻中國能夠掌握更大的主動權。
二
同為龍的傳人,海峽兩岸一直有著割不斷的骨肉之情,因此相比于武力統一,爭取臺灣民心和平統一才是最佳的辦法,因為在國際關系歷史中我們不難看出,一場戰爭的勝利并不單單指戰場上的勝負,更重要的在于后續的治理,如果武力統一臺灣很有可能會招致臺灣民眾的反抗情緒,增加治理難度。而就目前情況來看,臺灣島內的民意其實并不盡如人意,臺灣民眾在兩岸關系問題上呈現出了“兩頭小,中間人”的狀態。
所謂的“兩頭小”就是支持獨立的人少,但贊成統一的人也不多,大多數的人都希望能夠維持現狀,也就是“中間人”。這種情況其實也不難理解,從1949年開始到現在,臺灣與大陸已經分離了將近60年,長期的分離使得臺灣民眾漸漸習慣了現狀,也愿意維持現狀。不僅如此,由于臺灣當局的刻意引導造成了相當一部分臺灣民眾對大陸持否定態度,再加上之前從大陸過去的人漸漸老去、故去,現在臺灣的年輕人對故鄉的情感已經日益淡化、模糊,甚至產生了一種臺灣經濟比大陸強、生活也比大陸富足的優越感,這種優越感使得他們擔心統一后生活方式被迫改變,擔心會被大陸管制出現生活水平下跌的局面。
這種心態帶來的影響有好有壞,一方面他們能夠比較有效地遏制“臺獨”勢力,因為臺獨意味著戰爭,而他們害怕戰爭所以不會去支持臺獨;另一方面它也導致了統一問題被無限期地拖延下去。那么在這種心態占主導的情況下,我們能做的就是打破他們對于大陸的偏見爭取民心,在利用媒體等互聯網工具加大對大陸的宣傳的同時,推出對臺優惠政策,加強兩岸的往來互訪,有計劃、分批次地邀請臺灣各界人士到祖國來參觀,使臺灣同胞更多地了解大陸的文化以及改革成就,用他們自己的親身體驗來打破傳統的信息繭房,緩和他們對于大陸的疑惑以及敵對情緒,當有一天他們能夠沖破刻板印象接受大陸的時候,兩岸或許就能迎來和平統一。
三
另外,在臺灣問題上還有一個不容忽視的因素那就是國際環境,現在和平與發展是各國達成的共識,而中國在這一點上無疑是最看重的,雖然臺灣問題屬于內政,但如果貿然發動戰爭可能會遭到國際社會的譴責。近年來,我國在國際舞臺上表現得越來越有擔當,國際社會對我們的尊重和信任也越來越多,在臺灣問題上也支持我們的立場,俗話說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在這樣的情況下我國不用急于一時,可以循序漸進地完成統一大業。
當然,我們不急于收回臺灣并不是因為沒有能力,隨著高新技術的不斷突破與發展,現在我國的軍事水平已經不可同日而語,海陸空三軍的武器裝備都有了質的飛躍,可以說現在的我們雖然不愿意打,但也絕不怕打!這并不是,嘴上說說,回想兩年前佩洛西竄訪臺灣,激起了眾怒,沒過多久中國人民解放軍就宣布要在臺海六個海域和空域進行重要軍事演訓,將臺灣島團團圍住,這是臺海演訓超出了很多人的預料,可以說是以往多次演習以來力度最大也是最具威懾力的一次。在這次演訓中,中國派出了航母編隊參演,同時在臺灣島以東設置了靶場,將當時給佩洛西護航的美國里根號航母逼退了幾百公里,據報道當時解放軍演訓區域離臺灣島只有9.5海里,臺灣所謂的“領海線”和“海峽中線”在這一次演習中形同虛設。
解放軍一連幾天在臺灣島周圍進行實彈演訓,當大陸的彈道導彈飛過臺灣上空時,人們警覺發現臺灣機場的數百架次的航班停了,進出臺灣的輪船也停了,原來那些說好的“臺灣有事就是他們有事”的“盟友”軍艦,也在不知不覺間消失了。這次大陸機艦與導彈直逼臺灣的演訓,給了臺獨分子重重的一巴掌,也讓世界看清了中國的軍事實力。而距離這次演訓已經過去了兩年多,現在我國的軍事水平又提高到了什么程度已無需多言,總之就是一句話,武力是中國萬不得已的選擇,比起刀劍相向我們更愿意將軍事實力當作籌碼,坐下來好好談一談。
兩岸統一是歷史必然趨勢,中國政府將盡最大的努力爭取以和平的方式解決臺灣問題,但是前提是必須堅持一個中國原則,如果始終無法達成這樣的共識,那么我們只能被迫采取一切可能的手段,當然也包括動用武力。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