齊魯晚報·齊魯壹點 郭蕊 實習生 楊楠 通訊員 陳晨
“心絞痛等多種疾病檢查項目規范,提升診斷準確率。”
“開展強化CT系統培訓,為填補基層技術空白打下基礎。”
“體檢投訴歸零,患者滿意度大幅提升。”
近日,在歷城區中醫醫院兒科的一間醫生辦公室里,派駐在這里的濟南市第三人民醫院的8名醫護工作者進行階段性溝通。距離幫扶期結束還有1個月,派駐小組的隊員們除了梳理已經取得的成績,總結未完成的工作,還對幫扶到期后如何進行持續幫扶進行了溝通。
“我們小組有4名醫生、4名護士,分別在不同科室開展工作,需要協作時隨時在微信群內進行溝通,互相督促高效率完成,還經常開展這種線下碰頭會……”來自濟南市第三人民醫院康復醫學科的李清華是這個小組的組長,她說,“通過這段時間相處,大家和各科室建立了深厚感情,雖然幫扶期只有1年,但隊員們都想多留下些經驗,現在微信、電話聯系很方便,兩家醫院距離也不遠,這也為未來持續合作奠定了基礎……”
溫情傳遞:“家”文化延伸到基層
歷城區中醫院的患者多來自附近居民區,患者多為中老年人和兒童,病種以慢性病和常見病為主。讓群眾在“家門口”的醫院感受到“家人般”的溫暖更是尤為重要。
“來了后有個很大的感受,這里不少同事都說我對患者很溫柔,輕聲細語,像‘哄孩子’一樣。”口腔科主治醫師房玉鎮告訴記者。在開展診治工作的同時,幫扶隊員們發自本能地對患者表現出耐心和愛心,這與濟南市第三人民醫院一直倡導的“把患者當家人”理念息息相關。
“把患者當家人,自然而然就會多一分耐心。”在體檢中心幫扶的護士韓敏和劉敬蘭也深有感觸。“體檢中心的查體活動比較多,以前存在患者等待時間長、秩序亂等問題,還會因此收到投訴。”劉敬蘭說,“我們專門在等待區進行引導和溝通,維持好現場秩序,隨時解答體檢人群的問題,同時幫助體檢中心梳理流程,大幅提升了檢查效率。”
今年3月,在歷城區中醫醫院體檢中心的一次大型體檢活動后,體檢中心護士長劉忠萍專門發微信向韓敏和劉敬蘭表達感謝和贊許,“雖然此次體檢人數創歷年新高,但卻因為有二位姐姐的指導和幫助,使得此次體檢最順利、最高效!其嚴謹認真、專業細致和熱情周到,在二位姐姐身上得到了完美詮釋,也感受到了濟南市第三人民醫院以患者為中心的從醫理念……”
當了解到歷城區中醫醫院計劃開展強化CT項目時,有著豐富經驗的護士路蘋積極給科室工作人員講解增強CT相關知識,填補了醫院該項工作的空白。
同樣的故事還發生在檢驗科、兒科、康復科……幫扶隊員們不僅傳遞了濟南市第三人民醫院的醫院文化、服務意識,還將對患者的語氣和態度都傳遞給歷城區中醫醫院。“最大的變化是,經過改進的工作后,再沒有收到投訴,醫患關系更融洽了。”
技術賦能:提升基礎醫療服務的規范與精細
基層醫院是百姓健康的“守門人”,不僅需實現常見病、慢性病的精準診療,更要具備對復雜疑難病癥的鑒別診療能力。這要求基層醫療工作者既要夯實基礎診療水平,又要不斷提升對急危重癥的識別與處置能力,以保障患者獲得及時、有效的醫療服務。
在協同內科開展急性心房顫動、不穩定型心絞痛等高危心血管急癥患者的診治過程中,濟南市第三人民醫院心內科主治醫師張東麗發現,科室在治療該疾病過程中,在綜合評估及管理流程、后續治療方面存在著優化空間。急性心房顫動患者常伴有心室率紊亂、血栓形成風險,而不穩定型心絞痛作為急性冠脈綜合征的重要類型,具有病情進展迅速、易發展為急性心肌梗死的特點,此類患者的規范診療對改善預后至關重要。當接診心絞痛患者時,應立即啟動標準化診療流程。張東麗表示,“心血管急癥的救治時效性極強,要求臨床醫師具備高度的風險預警意識。”
“對于慢病患者護理的薄弱環節,要深挖原因,從根上找到解決問題的方法,”護士婁群所在的幫扶科室,患者種類多樣,“不同病種的護理要點不一樣。”婁群說,“如高血壓、糖尿病等患者用藥依從性低,健康意識不足,為此我制作了血糖監測卡、用藥提醒表等簡單工具,提升了護理管理效率。”
“這里的康復患者大部分是頸肩腰腿痛患者和偏癱患者,對重癥康復患者,尤其是一般情況較差的氣切患者缺乏康復經驗。”李清華通過疑難病例分享、專題講座等形式,分享了針對重癥康復患者的病情評估及診療思路、氣切患者的醫療和護理經驗,臥床患者常見并發癥如感染、深靜脈血栓、壓瘡的處理,突發病情變化的緊急處理,提高了幫扶醫師對于病情變化的預警能力和對復雜病例、危急重癥病例的識別和處置能力。“康復科和其他科室的不同在于,患者功能障礙恢復相對緩慢,因此康復療程長,患者大部分是從上級醫院接受內外科治療病情穩定后,后續進行社區康復的。”李清華進一步解釋,康復患者的目標是回歸家庭、回歸社會,這需要醫護人員和治療師在細節上下功夫,同時要提升對病情的監測能力和復雜病例的處置能力。”
中西碰撞:一場“雙向奔赴”的專業交流
回想起是怎樣從濟南市第三人民醫院到歷城區中醫醫院,兒科主治醫師王超說,“作為一名西醫,到中醫院開展工作更像是一場難得的交流。”
“我們互相交流治療方案,我將細致踐行治療方案的思路傳遞給這里的醫生。”王超說,“比如在交流疾病治療中,他們會詢問我在三院時的治療流程和用藥標準,我在跟這里的中醫同事交流中,從觀察中更深刻體會到中醫的治療思想,這在我的成長中也是一段意義非凡的經歷。”
時間流逝,幫扶時間臨近尾聲,但幫扶工作不會停止。8位醫護一致表示,“和科室同事已經成為感情深厚的戰友,如果這里有需要我們做的,我們會隨時不遺余力給予幫助。”
在此次幫扶工作中,派駐小組將“讓黨旗始終飄揚在一線,黨員走到哪里,先鋒作用就發揮在哪里”的理念貫穿始終。李清華、王超、房玉鎮作為黨員,在派駐工作中充分發揮黨員先鋒作用。他們以身作則,帶動小組成員積極融入派駐科室,及時解決,帶頭踐行濟南市第三人民醫院的“把患者當家人”理念,用實際行動詮釋了黨員的責任與擔當。他們不僅在醫療技術上給予支持,更在服務意識和人文關懷上樹立了榜樣。
通過黨建與業務的深度融合,幫扶工作取得了顯著成效,未來兩家醫院將繼續攜手,以黨建為引領,持續深化合作,為百姓健康保駕護航。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