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浪姐6》開播,王珞丹初舞臺《Newboy》斬獲super A,但這個成績依舊爭議不斷。
有人評論“這姐太敢突破自我”、“姐姐太帥”,也有人嘲諷“十多年過去‘文青病’還沒好”,“演藝圈‘銷戶人口’回歸”。
不過還有很人記得,王珞丹曾在10年得過“金鷹女神獎”嗎?當時和她同期競爭的可是楊冪、姚晨。
所以,王珞丹到底是怎么把自己從“金鷹女神”作到要靠綜藝翻紅呢?
2007年電視劇《奮斗》紅遍大街小巷。
所有人都記得敢愛敢恨、靈動詼諧的富家小姐米萊,飾演此角的王珞丹也借此一炮而紅。
同時也是這部劇,讓王珞丹坐上了金鷹女神的寶座。
兩年后,同一導演拍攝《我的青春誰做主》,王珞丹飾演其中的女二號“錢小樣”。
這個角色在“米萊”的基礎上添了些精靈、桀驁但同樣不改善良底色,用土話說,就是勁勁的,說話嗆味,可偏偏又張揚讓你移不開眼。
這兩個角色在當時可謂風靡大街小巷,當時有多少80、90女孩羨慕“米萊”“錢小樣”活得瀟灑,這兩位角色又成了多少男孩的夢中情人。
但這兩個像似為王珞丹量身定做的角色,卻成了王珞丹之后再也無法重復的巔峰。
王珞丹本人的性格其實和“米萊”“錢小樣”幾乎毫不相干。
有人評價,戲外王珞丹的臉,一看就知道她是“讀書人”,略帶憂愁的眉眼和淺淡的笑總給人一種文藝感。
而演完“錢小樣”之后,王珞丹的魂就好像被抽走了,此后幾年出演的幾部劇都反響平平。
之前的大爆就像曇花一現,而同期又出了一個戲路、角色類型都和自己相似的白百何。
尤其王珞丹軟磨硬泡爭取到的角色“米萊”,原定演員其實就是白百何。
所以兩人經常被放在一起比較,但白百何圓滑大氣的性格比王珞丹顯得更吃得開。
白百何和王珞丹的拉鋸戰其實還要從導演趙寶剛說起。
之前有記者問過趙寶剛,覺得白百何和王珞丹是不是有點像,結果趙寶剛一錘定音“挺像的”。
結果這句“挺像的”折磨了王珞丹幾十年。
起初王珞丹并不在意這個和自己有點像的后輩,畢竟自己拿獎的時候,對方還在家里生孩子呢。
但自從白百何復出后,好像就和王珞丹杠上了。
王珞丹演了一個小妞“錢小樣”,白百何就有一個“黃小仙”;這頭自己剛演完《急診科醫生》,隔壁白百何立馬出了爆款劇《外科風云》。
原本娛樂圈戲路相似,被拿來捧高踩低的人多了去了,大家心里都揣明鏡似的,只是面上不顯。
可架不住王珞丹自己沉不住氣啊,恨不得處處證明自己高白百何一頭。
以至于在記者當面問她,對網友說白百何和自己相像怎么看?
她直接說:“因為不是我像她,可能她更尷尬一點吧”,就差把那句我更紅擺明面上了。
而也是因為這樣,差不多可以說,她的紅運全壞在這張嘴上。
2012年劇版《山楂樹之戀》見面會,記者問她怎么看待同名電影版,她說,“沒看過劇版,只是看網友說周冬雨有點丑”。
2015年劇版《杜拉拉升職記》熱播,擔任女主角的王珞丹再度走紅,但在記者提問電影版和電視劇版有什么區別?
王珞丹再現低情商,“女主角年齡不一樣,電影版更適合職場新人”。直接讓大她10歲的電影版女主角徐靜蕾下不來臺。
娛樂圈也是個世故場,說話到處得罪人,怎么可能混得開呢?
這個圈子也從來不缺戲演得好的人,紅不紅不僅看實力,還要看運氣,有人演藝圈摸爬滾打一輩子,也沒拿到個像樣角色。
但王珞丹似乎不信,她不覺得自己爆紅是靠運氣,也不認為是自己拿到的好角色捧紅了她。
所以當后期找上門的劇本再沒有一個像“米萊”或“錢小樣”那樣出彩,但又想跟白百何爭個高下的王珞丹索性關門閉客,遞到跟前的劇本也都統統拒絕。
但趙寶剛其實曾經就說過“王珞丹撿了不少好角色”。
沒有新的劇,也沒有其他露臉的機會,以至于低情商、眼光挑剔、再加上和白百何的齟齬,幾乎成了王珞丹在娛樂圈的公開笑料。
17年后,王珞丹不再接戲。
可她高估了網友的記憶力,也高估了自己,不出現再公眾視野的“王珞丹”很快就被大眾遺忘。
在此后的報道中,“過氣女演員”的標簽就牢牢貼在了王珞丹身上。
有人就問,不演戲王珞丹不急嗎?她不想紅了嗎?
肯定急啊,只是新人不斷涌入娛樂圈,好的劇早已經輪不到她挑了。
在王珞丹跟自個兒較勁的這些年,白百何憑借《失戀33天》《捉妖記》名聲大噪。
估計當時心高氣傲的王珞丹也沒想到,短短幾年自己竟然成了白百何的“平替”。
2020年王珞丹發微博“不想當好演員了,太累了”,當時還有粉絲擔心她是不是要退圈。
但在后來她正式發微博表示退圈時,卻遭到了網友群嘲“娛樂圈還查有此人嗎”“沒戲演,又來賣慘了”。
而這場退圈鬧劇,最終以工作室的辟謠聲明慘淡收場。
現實給王珞丹上了一課,搞清楚嚴峻形式的王珞丹逐漸開始嘗試轉型。
可轉型哪有那么容易。
21年王珞丹飾演《北轍南轅》中“超級富豪”投資人尤珊珊一角,但她的突破不僅沒有得到支持,反而引來“演技退步、浮夸” “只會演小妞”的批評。
兜兜轉轉從業近20年,王珞丹讓人記住的還是只有“米萊”和“錢小樣”。
今年王珞丹已經40歲了,當她在《浪姐6》的舞臺亮相時,估計觀眾中看笑話的人占大多數。
但是,這次王珞丹似乎真的不一樣了。
眼角也有魚尾紋了,說話時也不再像年輕時總挑眉、瞪著一雙藏不住事的眼睛盯著你,眼里多了故事少了攻擊性,平和的面龐總是掛著淺笑。
但這姐似乎偏偏不走尋常路,“打扮越文藝,打架子鼓來勁”。
她的初舞臺著實讓人驚喜,打架子鼓搞搖滾、彈吉他,誰的印象里的王珞丹是這樣的?
記得17年參加《跨界歌王》的王珞丹頂著滿是精明的臉說“我不在意名詞,享受舞臺就好了”,幾乎沒人相信。
但25年,一頭利落短發的王珞丹,站在浪姐的舞臺上,平靜淺笑地說,“40歲,正是重新開始的好年紀”。
這句話打動了無數“同病相憐”,身處抉擇路口掙扎徘徊的人。
7年的消沉讓王珞丹成長了許多。
當再被問及“怎么看待導演因‘米萊’來找你演同類型的角色?”
她能很坦然地接住話茬:“制片人想打穩牌可以理解。其實我并不介意小妞角色,只是觀眾放不下對‘米萊’的濾鏡。當然,我也愿意嘗試更多元的角色。”
或許王珞丹終于找到了與自己和解的辦法,不再去關注“米萊“、白百何,而是更加專注于當下,專注于自己。
本文作者 | 小波
責任編輯 | 淡淡翠
策劃 | 淡淡翠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