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 鄭理、劉銀平
編輯 | 付影
來源 | 獨角金融
近日,西部利得基金管理有限公司(下稱“西部利得基金”)一只混合發起式FOF產品,成立剛滿三年就清盤。產品規模的高光時刻是在成立初期,共募集6407萬元,三年時間風云突變,截至5月18日產品終止時A、C份額規模只有1300萬元左右,較成立時峰值縮水近80%。
值得注意的是,這是西部利得基金唯一一只FOF產品,兩名基金經理均有“海歸”及研究員背景,這是他們管理的第一只也是唯一一只公募基金產品,初出茅廬便折戟沉沙,目前已無在管基金。
1
三年僅成立一只FOF遭遇清盤,
兩位“新手”基金經理已無在管產品
5月19日,西部利得基金發布公告,西部利得季季鴻三個月持有期混合型發起式基金中基金(FOF)發生基金合同終止事由并進行基金財產清算。
該基金為發起式基金,成立于2022年5月17日,根據合同約定,若三年后基金資產凈值低于2億元,基金合同自動終止。2025年5月17日是產品的最后運作日,次日進入基金財產清算程序。
發起式基金需要在募集資金時,使用股東資金、公司固有資金、公司高管和基金經理等人員認購不少于1000萬元,且持有期限不少于3年。
不過,該產品自成立之日起就幾乎“看不到希望”。2022年5月產品成立之日共募集資金6407萬元,其中基金公司固有資金占比15.61%,高管及基金經理未參與認購,但2022年9月末資產就迅速降至1608萬元,此后規模有所起伏,但一直沒突破過4000萬元,截至2025年一季度末資產規模為1218萬元,與2億元的清盤界限相距甚遠。
圖源:罐頭圖庫
產品清盤早有預兆。該產品2024年末基金投資占比為92.51%,而到了2025年一季度末基金投資占比降至55.71%,或許已在為清盤做準備。今年4月10日,產品發布了暫停申購的公告,同時發布了第一次清盤預警。
從產品業績來看,西部利得季季鴻三個月持有混合發起(FOF)成立三年以來凈值下跌了14.12%,根據產品年報,2022-2024年期間產品凈利潤合計-198.72萬元,根據2025年一季度報告,產品利潤為43.49萬元,成立三年以來共虧損155.23萬元。
西部利得季季鴻三個月持有混合發起(FOF)業績表現及同類排名
來源:天天基金網
兩名基金經理都有“海歸”和研究員背景。季成翔曾擔任中航期貨、光大期貨、混沌天成期貨研究員,2016年12月加入西部利得基金,歷任研究員、高級研究員,現任公募FOF投資部副總經理(主持工作),2022年5月開始擔任西部利得季季鴻三個月持有混合發起(FOF)基金經理。
劉沐靈曾任平安資管FOF研究員,2024年2月加入西部利得基金,同年8月開始與季成翔一起管理該FOF產品。
來源:西部利得季季鴻三個月持有混合發起(FOF)報告
西部利得季季鴻三個月持有混合發起(FOF)不僅是季成翔、劉沐靈作為基金經理管理的首只產品,還是西部利得基金唯一一只FOF產品,基金清盤意味著季成翔、劉沐靈作為基金經理首秀的失利,二人旗下已無在管產品,也意味著西部利得基金在FOF領域全軍覆沒。
西部利得基金發行該只FOF產品時,正值國內FOF市場的鼎盛時期,2022年全國共發行了135只FOF產品,全市場規模基本維持在2000億元以上。但受A股波動影響,部分權益FOF產品業績承壓,市場規模整體下降,截至2024年末市場整體規模降至1331.5億元。
今年以來已有多只FOF發布清盤預警公告,產品“募集即巔峰”現象較為普遍,很多產品自成立開始規模便持續下降。西部利得基金折戟FOF,說明FOF業務缺乏產品矩陣支撐與投研協同機制。
2
網紅光環褪去,
“量化一哥”管理規模一年縮水63.3億
“新人”出師不利,“老將”也逐漸褪去往日光環。
作為西部利得基金量化投資的旗幟人物,盛豐衍管理的西部利得量化成長A和C,2024年以合計虧損10.65億元,進入22只虧損超逾10億的產品“黑榜”。
2024年,盛豐衍從百億梯隊中退出。
根據wind數據顯示,2024初,盛豐衍管理的產品規模下滑嚴重,遭到投資者大規模贖回。截至2024年一季度末,其管理的規模為82.87億元,較2023年末的133.63億元,縮水50.76億元,至此他也跌出百億基金經理陣營。
此后,盛豐衍管理的產品規模也一直震蕩式下滑,截至2024年末,在管產品規模70.33億元,一年縮水63.3億元。2025年管理規模進一步下降,截至一季度末只有66.11億元。
資料顯示,盛豐衍擁有11年證券從業經驗,包括8年投資經驗。2016年10月,加入西部利得基金,現任總經理助理、投資總監、主動量化投資部總經理、基金經理。
圖源:罐頭圖庫
盛豐衍還是一位網紅基金經理。2021年,他所管理的量化基金一時間業績表現亮眼,而在2021年末時,權益市場開始大幅回調,部分投資者收益不佳,盛豐衍2022年1月初因在社交媒體上表示 “這幾天跌得都不敢去丈母娘家蹭飯了”而快速出圈。
主要原因是,他的丈母娘在量化基金火爆時定投了盛豐衍管理的基金,但在2021年年底大幅回調時,短短一個月跌幅達到了12%。
在2024年下半年接受媒體采訪時,盛豐衍坦言在年初的大幅波動中遭遇了很大壓力。他意識到降低波動、優化風險收益比的重要性。
他曾說:“相比龍頭成長白馬,國企紅利更配得上核心資產四個字。它們是中國經濟運行的樹干,更符合永續經營的假設,不隨美債起舞,是凈值波動的減震器,風浪中的定海針。”
2025年,盛豐衍將投資目光放在了波動率更低的央企上,希望通過杠鈴策略配置核心紅利央企和其他潛力央企,分享國企改革機遇。在產品報告中,他堅定看好未來權益市場表現,結構上看好央企潛力資產。2025年能否有機會實現翻盤的可能?
3
“券商系”基因深厚,
固收類產品規模占比超8成
西部利得基金成立于2010年7月,注冊資本3.7億元,是行業內第60家獲批的公募基金公司。目前由西部證券控股,持股比例51%,利得科技持股比例49%。與其他券商系基金類似,西部利得基金同樣重固收,輕權益。
成立后的第14年,西部利得基金管理的基金規模成功突破千億元大關。截至2024年底,該公司公募管理規模達1128.31億元,一年增長135億。2025年以來規模略有下降,一季度末規模為1057.46億元,主要因貨幣基金規模大幅下降。
72只產品中,涵蓋股票型、指數型、混合型、債券型、貨幣型等,其中貨幣型和債券型產品規模共928.33億元,占整個公募管理規模的比例為87.79%。
目前,公司的管理層多來自“光大系”。
3月28日,西部利得基金一紙公告引起市場的廣泛關注——原光大證券上海分公司總經理王汗青正式出任公司副總經理,分管市場板塊。王汗青在券商領域摸爬滾打十七年,帶著“救火隊長”的威名,突然轉身踏入公募江湖。
而就在同一天,西部利得基金副總經理孫威因職務調整離任。孫威曾擔任過光大證券銷售交易部執行董事,不僅如此,公司總經理賀燕萍同樣來自光大系。擔任該職位前,她曾在光大證券任職期間,擔任銷售交易部總經理,后來出任光大證券資產管理有限公司總經理。
圖源:罐頭圖庫
盛豐衍和2024年5月加入西部利得基金的基金經理董偉煒也來自光大系。盛豐衍曾任光大證券權益投資助理、光大證券資產管理有限公司研究員;董偉煒曾在光大證券控股的光大保德信基金從產品經理助理,后來一路攀升到基金經理這一職位。
但券商系基因深厚,也導致西部利得基金的產品線和規模始終以固收類為主。該公司董事長何方在2025年的新獻詞中表示,“將優化產品結構,豐富產品線,滿足投資者多樣化的投資需求”。這不僅是戰略宣言,更是對券商系基因的主動突破。
從西部利得基金各類產品表現來看,債券基金表現最為突出,也最穩定。
根據天天基金網數據,債券基金近一年、近三年、近五年投資收益分別為3.55%、9.78%、18.48%,均跑贏同類平均水平。在規模方面也是持續增長,截至2025年一季度末,債券基金資產規模為721.33億元,同比增長39.01%,占全部基金規模的68.21%,占比較去年同期上升6.29個百分點。
清盤的FOF產品規模較小,對西部利得基金的整體影響不大,但也反映出其在產品創新及權益投資方面難以突破,“重債輕股”格局何時得以扭轉?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