粵港澳大灣區在“一國兩制”框架下,涉及3個關稅區、3種貨幣、3種法律制度。加快建設經濟高度協同、規則深度銜接的制度體系,成為粵港澳大灣區建設的重要使命。
粵港澳三地高度重視科技賦能,提升公共服務水平。其中,粵港兩地于2023年11月簽署《粵港政務服務“跨境通辦”合作協議》,建立在線數字身份互認體系。同年12月,粵港澳跨境綜合服務平臺上線,通過信息化建設,實現出行、通關、支付、證件辦理等一系列跨境公共服務功能。展望未來,提升跨境公共服務需要三地進一步優化大灣區數據跨境流動,對標《數字經濟伙伴關系協定》等高標準經貿規則,制定和明晰符合大灣區實踐的數據流動規則,實現數據安全有序跨境。
“港澳藥械通”政策允許港澳地區的部分藥品和醫療器械在大灣區內地部分醫療機構使用。同時,粵港澳大灣區專屬重疾險、深圳醫院評審國際認證體系、珠海醫保銜接新模式也都從不同側面進行了制度探索。廣東著力布局生物醫藥產業,立足“健康灣區”,出臺創新藥械全鏈條支持政策,錨定萬億元產業規模。大灣區生物醫藥產業需要加強協同,通過合作促進新藥械研發應用,不斷改善居民醫療養老環境。同時,通過粵港澳藥品監管機制對接,優化傳統中成藥內地上市審批流程,促進中藥制劑跨境使用。
隨著企業“走出去”和“引進來”的步伐不斷加速,我國涉外法治人才缺口巨大。對此,國家已在大灣區內開展試點工作,允許獲資格的港澳律師在大灣區內地城市執業。當前,已有530余名港澳律師通過了粵港澳大灣區律師執業考試并取得執業證書,提供涉外法律服務。大灣區要打造面向全球的國際商事法律和爭議解決服務中心,加快培養更多涉外法治人才。
在金融服務領域,中國人民銀行等5部門于2025年1月聯合發布《關于金融領域在有條件的自由貿易試驗區(港)試點對接國際高標準推進制度型開放的意見》,將對接國際高標準經貿規則,在粵港澳大灣區進行新一輪的擴大開放和壓力測試?;浉郯娜乜梢栽诳萍冀鹑凇⒕G色金融、養老金融等方面加強合作,加快培育新質生產力,促進經濟綠色低碳發展,構建更完善的跨境養老服務體系。
鼓勵青年創業創新是粵港澳三地共同的政策取向。對此,廣東高水平建成“1+12+N”港澳青年創新創業孵化服務支撐體系。廣州則率先構建境外人才“考、評、認”全鏈條政策體系,開放境外人才職業資格考試,便利港澳人才申報職稱,允許境外人才通過相關方式在廣州全域或特定區域內執業?;浉郯娜匾獢y手加大政策牽引力度,解決青年人在學業、就業、創業等方面的實際困難,幫助港澳青年積極融入國家發展大局。
標準既是規則銜接的重要載體,也是提升大灣區市場一體化的關鍵因素。廣東聯合港澳發布“粵港澳大灣區共通執行標準”(以下簡稱“灣區標準”)共235項,涉及食品、物流、養老等30多個領域。灣區標準源于市場,三地政府部門、社會團體、企事業單位廣泛參與其中,“平臺+智庫+人才”三位一體的機制建設又提供了有力支撐和保障。三地超過1000家企業聲明使用這一標準,降低了認證檢測成本,發揮了引領市場的作用。發揮港澳在對接國際市場方面的優勢以及大灣區內地9個城市在制造業方面的優勢,三地需要繼續擴大灣區標準覆蓋面、認知度和采用率,以先進標準助力大灣區經濟高質量發展。(本文來源:經濟日報 作者:任宏達)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